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行己有恥的意思、行己有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行己有恥的解釋

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行己有恥”是源自《論語·子路》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一、詞義解釋

二、出處與背景

三、結構與用法

四、應用場景

這一成語至今仍被用于強調道德自覺,尤其在教育、文化領域常作為修身準則引用。如需進一步了解《論語》原文語境,可參考、5的經典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行己有恥

《行己有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個人應該有一種自覺的羞恥心,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保持良好的道德和行為準則。該詞的拆分部首分為“行”和“恥”,共有8個筆畫。

“行己有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為政》中的一句話:“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在古代中國,這一理念被視為君子之道,強調自律和廉恥,要求一個人在行動中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為,不負所托。

在繁體字中,“行己有恥”可以寫作“行己有恥”。這兩種寫法在意義上沒有區别,隻是用字的不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恥字的下半部分還有一個“至”字。這個“至”字表示到達、極緻的意思,強調了恥的重要性。

例句:

作為一名領導者,他行己有恥,做事充滿了謹慎和責任心。

組詞:

行動、己見、有志者事竟成、恥辱、自律等。

近義詞:

守禮慎行、自持自愛、自重自省等。

反義詞:

無恥、不道德、放縱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