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漏的意思、無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漏的解釋

(1).不洩露。《藝文類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溫樹靡答,露事不詶;省中之言無漏,席下之跡不疑。”

(2).沒有漏洞。 唐 白行簡 《濾水羅賦》:“環之勁鐵,取其堅而不朽;羃以輕紗,取其疏而無漏。”

(3).佛教語。謂涅槃、菩提和斷絕一切煩惱根源之法。與“有漏”相對。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王衛軍問》:“藥驗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豈復循環,疾痊安能起滅?則事不侔,居然已辨,但無漏之功,故資世俗之善,善心雖在五品之數,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經·寶箧鏡喻》:“禪定道品,無漏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維 《能禅師碑》:“得無漏不盡漏,度有為非無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師 乎!” 趙殿成 箋注:“釋氏謂道心如完器,妙理猶浄水,一切煩惱,破壞道心,迷失妙理,猶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譏其過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無明漏也。四果永盡,名曰無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漏”的漢語釋義及用法解析

“無漏”為漢語複合詞,由“無”(沒有)與“漏”(遺漏、缺陷)組成,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兩類:

  1. 佛教術語中的“無漏”

    在佛學語境中,“無漏”指脫離煩惱、斷絕生死輪回的清淨狀态,與“有漏”相對。《佛學大詞典》解釋為“煩惱已盡,智慧圓滿”,如《俱舍論》載:“無漏法者,謂道谛及三無為”。該詞常見于佛經典籍,描述修行者證悟後超越世俗缺陷的境界。

  2. 現代漢語中的引申義

    現代用法中,“無漏”可引申為“完美無缺”或“毫無疏漏”。例如形容周密計劃時,稱“方案設計無漏,細節考慮周全”。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或學術領域,強調事物的完整性。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無漏”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釋,綜合了漢語通用釋義及佛教術語中的深層内涵:

一、漢語通用含義

  1. 不洩露
    指信息或事物保持嚴密,如《藝文類聚》引南朝文獻“省中之言無漏”,形容保密嚴謹。
  2. 沒有漏洞
    強調事物的完整性,如唐代白行簡《濾水羅賦》中“疏而無漏”,比喻結構周密無缺。

二、佛教術語釋義

  1. 脫離煩惱的根本
    與“有漏”相對,“漏”即煩惱,指通過修行涅槃、菩提等法門,斷絕煩惱根源,達到清淨無染的境界。
  2. 修行層次的内涵
    • 解脫道:指見惑、思惑等煩惱不再生起,脫離生死輪回(如五上分結、五下分結的斷除)。
    • 佛菩提道:超越意識境界,身心脫落,覺性無生,不被虛妄所染(如元音老人所述“無善無惡、無喜無煩惱”的圓滿狀态)。
  3. 實相境界
    并非概念或狀态,而是破除分别心後顯現的“覺性普照”,即本自清淨的究竟真實。

三、補充說明

佛教中“無漏”與“有漏”的對比尤為關鍵:“有漏”如破損容器無法盛水,象征煩惱遮蔽真性;“無漏”則如完器,能承載清淨智慧。

如需更全面的釋義,可參考佛教經典《阿含經》或中觀學派相關論著。

别人正在浏覽...

白晰暴怨比肩并起禀告部帖常所超世拔俗朝簪淳厚大名鼎鼎德門雕風镂月疊撲狄良突盧短盤獨木橋迩刻飛炮歌章骨蹻谷音浩滂橫眉怒視後此恍恍速速卉汨颒面活氣火兆簡畢悸悸精誠所至金片扃室九文絶倒俊賞苛雜緑沉沉蔑夷蹑塵漚泡潛醢切謝清調輕喬崎峭榷務三十二名臣升險深峭神虈沈整隨陸索逋阗噎剔剔撻撻同厠無計所奈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