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裙屐的意思、裙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裙屐的解釋

亦作“裠屐”。1.裙,下裳;屐,木底鞋。原指 六朝 貴遊子弟的衣着。後泛指富家子弟的時髦裝束。 清 唐孫華 《送同年範國雯出守延平》詩:“讓齒肩隨賴有君,少俊風流羨裠屐。”

(2).借指衣着時髦的富家子弟。 清 趙翼 《陪松崖漕使宴集九峰園并為湖舫之遊作歌》:“綺寮砥室交掩映,最玲瓏處集裙屐。” 林纾 《西湖詩序》:“餘觀其富麗柔媚,若甚宜於裙屐羅綺之遊觀。”參見“ 裙屐少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裙屐(qún jī)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合成詞,由“裙”和“屐”兩部分構成,本義指代古代貴族子弟的衣着裝束,後引申為形容隻注重外表、不務實際或浮華浪蕩的纨绔子弟。以下從詞義、文化内涵及用法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裙”指下裳(古代男女皆可穿着),"屐"指木底鞋(多為六朝士族喜好)。二者組合特指六朝貴族子弟的華美服飾,象征其身份與生活習性。

    例: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裙屐”原指“裙與屐,六朝貴族子弟的衣着”

  2. 引申義

    因貴族子弟常以華服遊樂而無實學,衍生出“浮華子弟”“纨绔之徒”的貶義,強調其虛飾外表、缺乏内涵。

    例:《辭源》釋為“指修飾華美而無實學的少年”


二、文化内涵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裙屐”一詞已罕見,但“裙屐少年”作為成語保留,用于諷刺隻重外表、不學無術之人。

例:茅盾《蝕·追求》中寫道:“但街上的裙屐少年,比平日更多了。”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趙翼《陔餘叢考》,清代考據學著作。
  4. 茅盾《蝕·追求》,現代文學代表作。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裙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與文學用例

三、語義演變

從具體服飾到抽象指代,反映了語言中“以物代人”的常見現象。需注意該詞略帶貶義,多用于形容注重外表而缺乏内涵的富家青年。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傲頭傲腦柏瀝拜摺報應程式動作愁黪鹑結催比村獠忖想鬥食鬥智奮怒幅利富平侯慣便灌木叢海頭寒踬好沒生喝阻華封三祝宦者豗擊肩帶焦金流石急烈靜神金谷酒開航刊約考合考治塊偉哭鳥拉朽離島鷅鹠流奔溜軒洛花羅落饅首滅覆名班鳴笳木闆書旁觀強逼潛耀七聲權重榮悴水乳死魂退座慰問團無波筅帚西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