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舉的意思、辟舉的詳細解釋
辟舉的解釋
開發;開墾。《管子·牧民》:“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6*民留處。” 尹知章 注:“舉,盡也。言地盡辟則人留而安居處也。” 許維遹 校注:“《廣雅·釋詁一》‘發,舉也’,則‘舉’亦可訓發。辟、闢同。‘地闢舉’猶言地開發也。”
征召薦舉。《後漢書·荀爽傳》:“ 爽 見 董卓 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舉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圖之。”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條例》:“所有本司合置官屬,許令辟舉,及有合行事件,令依條例以聞。” 清 顧炎武 《生員論下》:“請用辟舉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天下之人,無問其生員與否,皆得舉而薦之於朝廷。”參見“ 辟除 ”。
詞語分解
- 辟的解釋 辟 ì 君主:複辟。 指君主招來,授予官職:辟召。辟引。辟書。辟除(征召推舉授官)。辟舉。 古同“避”,躲,設法躲開。 古同“睥”,睥睨。 辟 (①辟③闢) ì 開發建設:開辟。 駁斥,排除:辟邪。辟謠。辟蠹。 透徹:精辟。透辟。鞭辟入裡。 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筆畫數:; 部首:辛; 筆順編號: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舉取士:科舉。舉人。一舉成名。 攻克:“一戰而舉鄢、郢”。 筆畫數:; 部首:丶;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辟舉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辟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開發與開墾
釋義:指土地的開發或開墾,強調對資源的利用與拓展。
文獻依據:
- 《管子·牧民》中提到“地辟舉則民留處”,尹知章注“舉,盡也”,許維遹進一步解釋“舉”為“發”,即“開發”之意。
- 這一用法多見于先秦文獻,反映古代農業社會對土地資源的重視。
二、征召與薦舉
釋義:指通過征召或推薦選拔人才,授予官職。
文獻依據:
- 《後漢書·荀爽傳》記載,荀爽為對抗董卓,“所辟舉皆取才略之士”。
- 宋代王安石在變法中提出“許令辟舉”,允許官員自行選拔下屬。
- 清代顧炎武亦在《生員論》中讨論辟舉制度。
補充說明
- 讀音:根據權威資料,“辟舉”讀作bì jǔ(、2、3、8均注音為bì)。
- 詞源:“辟”在古漢語中可表“征召”(如“辟召”),“舉”則有“推舉”之意,二者結合形成同義複詞。
- 曆史演變:漢代多用于人才選拔,宋代成為官僚制度的一部分,清代學者則對其利弊進行反思。
以上解釋綜合了《管子》《後漢書》等經典文獻及曆代制度分析,涵蓋詞義、用例及曆史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辟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官方公告征集人才。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首部首為辛,身部首為舉。辛是古代"庚"的異體,表示金屬的一種,也表示受苦辛勞;舉表示拿起或提舉。辟舉二字來源于古代官方舉行的選拔人才的活動。繁體字書寫為辟舉。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今天稍有不同,例如在甲骨文中,辛部首是一個象形字,描繪了金屬上的凹凸紋;舉部首是一個象形兼指事字,表示提起或拿起。辟舉的例句可以是:請大家留意相關部門發布的辟舉通告。
與辟舉相關的詞語有辟謠、求賢、招募等。辟謠指批駁、澄清虛假的信息;求賢和辟舉意思相近,都是尋找人才;招募則更側重于吸納人員參加某項活動、機構或組織。
辟舉的反義詞可以是不招、廢止、停止等,表示取消或停止公告征集人才的行為。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隨時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