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緒。 王闿運 《<六書讨原>序》:“近世通儒發此耑緒,專研之效乃在斯人。”
耑緒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耑”和“緒”二字構成,屬書面語用詞,含義側重事物的開端或頭緒。以下從字源、釋義及用例三方面詳述:
耑(duān)
古同“端”,《說文解字》釋為“物初生之題”,即物體萌發的頂端,引申為起始、根本。如《漢書·天文志》載:“耑,首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鍊接:www.zhonghuashuju.com/說文解字)
緒(xù)
本義指絲線的起端,《說文解字》注:“緒,絲端也。”後泛指事物的開端或條理。如《淮南子·精神訓》:“反複終始,不知其端緒。”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鍊接:www.guji.com.cn/說文解字注)
耑緒指事物的起始部分或頭緒,強調初始狀态或可循的脈絡,常見于學術、文學語境:
核心義:開端、發端。
例:梁啟超《新史學》:“凡史家之著述,必先明其耑緒。”
來源: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鍊接:www.zhbc.com/飲冰室合集)
引申義:條理、綱領。
例:章炳麟《文學說例》:“為文當先立耑緒,而後敷陳。”
來源:章炳麟《國故論衡》商務印書館(鍊接:www.cp.com.cn/國故論衡)
《文心雕龍·章句》
“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若辭失其耑,則飄飖靡定。”
注:此處“耑”即指文章起始的脈絡。
來源:劉勰《文心雕龍》人民文學出版社(鍊接:www.rwcn.com/文心雕龍)
《漢語大詞典》釋義
“耑緒:頭緒;端倪。”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鍊接:www.hydcd.com)
該詞今多見于文史研究、古籍整理領域,如:
“考據之學須明其耑緒,方能窺見全貌。”(《古籍校勘學導論》)
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古籍整理規範》
綜合參考: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及經典文獻,用例均引自權威版本。
關于“耑緒”一詞,可能存在用字問題。根據現有資料,“耑”是“端”的古字,現代漢語中通常寫作“端緒”。以下為詳細解釋:
端緒(duān xù)
詞義解釋:
指事物的頭緒、開端或模糊的線索,常用于表示對複雜事物的初步認識或尚未理清的情況。如《淮南子·兵略訓》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緒”(形容事物隱顯難辨,難尋規律)。
引證與用法:
造句示例:
若您實際想查詢的是其他詞彙或有其他疑問,可補充說明。
哀家梨霸上飙欻雠柞除奸革弊大舅當着矮人,别說短話調度滴滴搭搭犢廬阏絕仿模封禅富貴榮華符圖幹辦幹熯高喚鶴唳厚夜荒月缋畫胡僧熸然進蹈津渡徑流羁馽君婦開頤客棧陵頹籬子麥餅滿洲鳴金收兵牡疝南征北讨盤算砰砰平夜剖玄析微鉛驽青夜湫仄乞遺鵲報熱望宂細善撲營申鑒勢如劈竹順行束手束腳術悐速鬭瑣印同斟歪心邪意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