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台客的意思、烏台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台客的解釋

指在禦史台供職者。 唐 岑參 《西亭送蔣侍禦還京》詩:“為報烏臺客,須憐白髮催。”參見“ 烏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烏台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在禦史台任職的官員,尤以宋代為典型。以下從詞源、曆史背景和文學意象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烏台"的由來

    "烏台"是宋代禦史台的别稱,源于漢代典故。《漢書·朱博傳》記載,禦史府中有柏樹,常有數千烏鴉栖息其上,故稱"禦史府"為"烏府"或"烏台" 。宋代沿襲此稱,蘇轼《次韻答錢穆父》詩"烏台詩案"即指其因詩作被禦史台彈劾之事 。

  2. "客"的指代

    "客"在此處指任職于某機構之人,如"幕客"(幕僚)、"台客"(禦史台官員)。"烏台客"即禦史台的官吏,職責為監察百官、彈劾不法 。


二、曆史背景與職能

宋代禦史台為中央最高監察機構,分台院、殿院、察院三院,長官為禦史中丞。"烏台客"作為監察官,地位特殊:


三、文學意象與文化影響

"烏台客"在詩詞中常承載兩種意象:

  1. 剛正不阿的執法者

    如梅堯臣《送閻中孚郎中》贊其"烏台鐵冠面如漆",喻其威嚴剛直 。

  2. 政治漩渦的卷入者

    蘇轼因"烏台詩案"險遭殺身之禍,後世文人常以"烏台客"暗喻官場風險,如清代趙翼詩"烏台舊案鐵同堅" 。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烏台,即禦史台……烏台客指禦史台官員。"(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

  2. 《宋史·職官志》

    載:"禦史台掌糾察官邪,肅正綱紀。"印證其監察職能 。

  3. 蘇轼《杭州召還乞郡狀》

    自述"烏台詩案"經曆:"頃在禦史獄,中執囚禁",反映"烏台客"的審判權 。


結論

"烏台客"是宋代禦史台官員的雅稱,融合了曆史職官制度(監察職能)、自然象征(烏鴉栖柏)與文學隱喻(剛直與風險)。其釋義需結合典章制度與文學語境,方能全面把握其文化内涵。


參考資料

  1. 《漢書·朱博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蘇轼文集(中華書局《蘇轼全集校注》)
  3. 梅堯臣《宛陵集》(《四部叢刊》影印本)
  4. 《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烏台客”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在禦史台任職的官員。該詞源自唐代文獻,如岑參《西亭送蔣侍禦還京》中的詩句“為報烏台客,須憐白發催”,羊士谔《和窦吏部雪中寓直》中亦有“誰問烏台客,家山憶桂叢”的表述。

二、詞源解析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唐代詩文,體現對禦史台官員的雅稱或代指,例如明代薛瑄詩句“歲寒惟有烏台客,共保芳根近畫堂”,亦延續了這一用法。

四、注意特殊解釋

需注意個别現代詞典(如)将“烏台客”引申為“不擅長某項技能的人”,但此釋義缺乏古籍文獻支持,可能是誤讀或方言衍生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辨析。

建議在古籍研究中采用禦史台官員的釋義,若遇現代語境使用需進一步考據具體語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闆樁寶苗保完不得已而為之策檄朝上稱願赤腳漢楚才賜福辭語怠惡笃密芳規鳳凰絓地挂拉觀賞規扇鴻茫懷聖寺圜土化生活劇狐裘胡行剪書賈女私窺焦爛劫劑雞尖錦西風蠲複開山客輪兩栖植物臨硎遛早梅槐明筍難堪男相腦精齧肥錢镘喬男女嘁測窮家子啓佐去事染絲繞萦三人六樣話上和下睦水輪俗子妄予圍抱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