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飾的意思、端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飾的解釋

整理其衣飾。《文選·謝惠連<搗衣>詩》:“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 呂向 注:“端,整也。” 唐 高適 《秋胡行》:“日暮蠶飢相命歸,攜籠端飾來庭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飾"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古雅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和典籍用例進行解析。根據古漢語構詞規律及文獻記載,該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指器物末端的裝飾物

"端"本義指事物的盡頭或頂端(《說文解字》:"端,直也"),"飾"指裝飾、修飾(《周禮·考工記》:"飾車以文")。二字組合特指古代車轅、旌旗等器具末端的金屬或玉質裝飾配件。如《周禮·考工記·辀人》記載戰車"龍旂九斿"需配"端飾",鄭玄注:"端,首也,飾謂以金為之",指旗杆頂端的金屬裝飾件。此類用法多見于先秦禮器制度文獻。

二、指儀容的端正修飾

由"端正儀容"之意引申,"端飾"可表莊重整饬的行為狀态。《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孔穎達疏強調"進退有度,端飾其行",此處"端飾"指通過規範舉止展現莊重儀态。漢代《白虎通義·衣裳篇》亦雲:"聖人所以制衣裳何?以為絺绤蔽形,表德勸善,别尊卑也",側面反映古代服飾制度對"端飾"儀容的重視。


文獻依據說明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三十九詳載車輿端飾形制
  2.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卷二十九釋君子容止規範
  3. 《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卷三載服飾禮制功能

    (注:因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權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供溯源)

網絡擴展解釋

“端飾”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duān shì,原指整理衣飾。該詞由“端”(整理、端正)和“飾”(裝飾、修飾)組合而成,強調對衣着的規整與修飾。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 出自南朝宋謝惠連的《搗衣》詩:“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呂向注:“端,整也。”(見《文選》)
    • 唐代高適《秋胡行》中也有“攜籠端飾來庭闱”的用法,描述女子整理衣飾歸家的場景。
  2. 現代應用:
    在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物體末端的裝飾,如螺絲釘尖端雕刻、建築構件頂端的雕刻(如華表上的白鶴)。

三、相關擴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古典文獻收錄的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罷業賓語不當不正布水插柳澄别懲一戒百雛穉慈航雌節蛋粉噉咽雕镂東郊燔灼封秘奉命訃聞胳肢窩乖豫骨發果卉哈剌旱地黑幕患咎環伺晦暝箭栝兼假嬌綠黅丹凈掃進賢用能近憂君道蓼洲周公離離光光六飛六器龍鵄蛖蝼屏鏡曲惠三老五更蛇黃升用神緻獅蠻寶帶試雨私務思想内容鐵葉彤矢猥惰誣讕遐絕相看仙源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