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端端正正。不,語助詞。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三折:“老漢也分開人叢,不當不正,站在那相公馬頭前。”《金6*瓶6*梅詞話》第十五回:“打扮的粉妝玉琢,望上不當不正道了萬福。”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不當不正漢語 快速查詢。
“不當不正”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表示端端正正,形容人或事物姿态整齊、不偏不倚。其中“不”為語助詞,無實際含義。
出處
最早見于元代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老漢也分開人叢,不當不正,站在那相公馬前。”。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如:“打扮的粉妝玉琢,望上不當不正道了萬福。”(出自《金瓶梅詞話》第十五回)。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漁樵記》《金瓶梅詞話》等古籍原文。
“不當不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符合道義、不合法規、不正當的行為或言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成語“不當不正”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不”字的部首是一,總筆畫數為四;“當”字的部首是屍,總筆畫數為十;“不”字的部首是一,總筆畫數為四;“正”字的部首是一,總筆畫數為五。
來源:《不當不正》一詞的來源比較晚,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多。它常用來批評指責那些不守法規、不正派、不合道義的行為或言論。
繁體字:不當不正(繁體字中的“當”字依然沿用“當”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考古學的研究,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但“不當不正”這個成語的古代漢字寫法和現代漢字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他的行為完全不當不正,嚴重違反了社會道德。
組詞:不當行為、不正者、不當言論、不當做法等。
近義詞:不法、違規、不端等。
反義詞:合法、合規、當正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