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斷的意思、斷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斷的解釋

[decidedly;absolutely] 絕對(現代漢語一般用于否定式的語句)

斷斷使不得

詳細解釋

(1).專誠守一。《書·秦誓》:“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 孔穎達 疏引 王肅 曰:“斷斷,守善之貌。無他技能,徒守善而已。” 蔡沈 集傳:“斷斷,誠一之貌。”《後漢書·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 劉寵 斷斷守善,餘皆素餐緻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兇。” 唐 柳宗元 《懲咎賦》:“讒妬構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 宋 王安石 《謝提轉啟》:“體愛養元元之意,樂扶持斷斷之能。”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讀<論語>》:“夫門人疑一貫之説,如繫風捕影之難,而 曾子 斷斷然以忠恕盡之。”

(2).确實;決然無疑。 宋 蘇轼 《<凫繹先生詩集>叙》:“鑿鑿乎如五穀必可以療饑,斷斷乎如藥石必可以伐病。” 清 劉鹗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自序》:“後此五十年後之子,必且與物俱化,更不能保其日月之暫留,斷斷然矣。”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雖人之性有不同乎,而可斷斷言之曰:人道無求苦去樂者也。”

(3).絕對。現代漢語一般用于否定式的語句。《儒林外史》第四回:“老世叔,這話斷斷使不得的了。” 清 劉銘傳 《議開鐵路以圖自強疏》:“洋債以濟國用,斷斷不可。” 魯迅 《二心集·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現在有自以為大有見識的人,在說‘為人類的藝術’。然而這樣的藝術,在***************裡,是斷斷沒有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斷"是現代漢語中兼具副詞與動詞屬性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作為副詞使用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含義為"絕對(用于否定式)",強調主觀态度的不容置疑性,例如"斷斷不可行"即表達對某行為的徹底否定。動詞用法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專誠守一",多用于古漢語語境,如《尚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即表專心緻志之意。

二、用法解析 該詞具有三個典型特征:①語法組合受限,多與"不""無"等否定詞搭配;②語體色彩偏書面,常見于政論、學術等正式文本;③語義強度層級高,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指出其否定力度強于"絕""決"等副詞,具有排他性否定特征。

三、近義辨析 與"絕對"相比,"斷斷"更強調主觀決斷的不可動搖性;相較于"萬萬",其使用範圍限于否定結構且書面化程度更高。王力《中國現代語法》特别指出該詞在近代白話文中的演變,由動詞義項逐漸虛化為強調副詞的過程。

典型用例可見于法律文書"斷斷不能采信"強調證據排除,或哲學論述"斷斷乎不可調和"突顯矛盾對立。這些實際語料印證了《現代漢語虛詞詞典》關于其強化否定語氣的功能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

“斷斷”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演變,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古漢語中的含義

  1. 忠誠專一
    源自《尚書·秦誓》中的“斷斷猗”,形容人專誠守一、心無旁骛的品質。例如:“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書經·秦誓》),意為“若有一位臣子,誠心專一而沒有其他技能”()。

  2. 确實、決然無疑
    在曆史文獻中,也可表示肯定的判斷。如《後漢書》提到“斷斷守善”,強調堅守善道的态度()。


二、現代漢語用法

強調絕對性,多用于否定句
現代漢語中,“斷斷”通常與否定詞搭配,表達強烈的否定或限制。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斷”的單字含義(如截斷、判斷等),可參考相關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惸貝夾不惡蔔士城廂稱賢使能棽離催促大伯子彈駮但凡澹注達占吊橋鬥取督诘輀輴範讀封還敷化鋼瓶感尉過了廟不下雨汗法酣酣合法性剨豁貨赀狐死首丘降止獎狀急不擇言技工學校金章曠望窺觊駡爹駡娘毛象門吊兒門庭面染墓次瞧香的清潔入世三騣身上瘦容輸攻墨守樹林順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宛丘緼褐舞文弄墨顯故仙客來校覽小論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