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惡的意思、不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惡的解釋

(1).謂不為惡聲厲色。《易·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程頤 傳:“遠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緻其怨忿,唯在乎矜莊威嚴,使知敬畏。”

(2).不壞;不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凝之 謝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還 謝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釋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廼爾?’” 唐 白居易 《雪後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詩:“紫綬相輝應不惡,白鬚同色復何如?” 魯迅 《野草·死後》:“在手背上觸到草席的條紋,覺得這屍衾倒也不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不為惡聲厲色(态度溫和)

指待人接物時不以嚴厲或兇惡的态度示人,強調溫和與莊重。
來源與例證:

  1. 《周易·遯卦》提到“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意為君子疏遠小人時,不顯露厭惡卻能保持威嚴。
  2. 程頤在注解中進一步解釋,若以“惡聲厲色”對待小人,反而會激起怨恨,應通過莊重态度讓其敬畏。

二、不壞;不錯(評價事物)

表示事物或狀态良好,無明顯缺點,常用于肯定性評價。
來源與例證:

  1. 《世說新語·賢媛》中,謝道韫對丈夫王凝之不滿,謝安勸解時稱其“人身亦不惡”,意為王凝之人品尚可。
  2. 白居易詩《雪後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中“紫綬相輝應不惡”,形容官服華美不俗。
  3. 魯迅在《野草·死後》中描述“屍衾倒也不惡”,表達對裹屍布的客觀評價。

使用注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關于《不惡》的一些了解

《不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它表示沒有惡意或不讨厭的意思。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不惡》的拆分部首是“一”和“心”,部首“心”表示與情感和意志相關的詞彙,而“一”則是一個表示位置或數量的基礎部首。根據部首,“不惡”可以初步理解為對惡意或讨厭的否定。

從筆畫上看,“不惡”總共有8個筆畫,分别為撇、捺、橫、豎、彎鈎、撇、捺、點,其中點是最後一個用于收尾的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不惡》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常見的是它的繁體形式——《不惡》。這個繁體字可以在台灣和香港等地看到頻繁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以《不惡》為例,古時候的寫法為《不噁》,其中“噁”是指對惡心、讨厭之感的意思。

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并不惡意,隻是希望得到更多解釋。

2. 我們應該以寬容的心态對待他人,不惡意地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不惡意、不惡劣、不惡心。

近義詞:不讨厭、不嫌惡。

反義詞:惡意、厭惡。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交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