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觊觎。謂非分的希望或企圖。《宋書·袁顗傳》:“而羣小構慝,妄生窺覬。” 宋 歐陽修 《論水災疏》:“ 後唐 明宗 儲嗣不早定,而 秦王 從榮 後以舉兵窺覬,陷於大禍, 後唐 遂亂。此前世之事也。”《明史·景王載圳傳》:“ 載圳 年少,左右懷窺覬,語漸聞,中外頗有異論。”
闚覬:窺伺希冀。《後漢書·袁紹傳》:“臣爵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豈敢闚覬重禮,以希彤弓玈矢之命哉?”
“窺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ī jì(注意:部分來源如誤标為kuī cì,但其他權威資料均注音為jì),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核心意義
描述對權力、地位、財物等事物的非法觊觎,常見于政治、權謀或利益争奪的語境。例如:
使用場景
“窺觊”是帶有負面色彩的詞語,適用于描述隱秘的野心或陰謀,需注意讀音和語境中的貶義用法。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宋書》等文獻(來源:、7)。
窺觊是一個動詞,指偷窺、觊觎他人隱私或利益。下面将介紹窺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窺觊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窗(chuāng)和目(mù)。窗部首的拆分部首是穴(xué),目部首的拆分部首是目(mù)。
窗的筆畫數是8,目的筆畫數是5,因此窺觊的總筆畫數是13。
窺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窺的本義是透過窗(窗子)窺視,引申為偷窺看别人的隱私。觊的本義是最初軍隊的開路人,在前面偵察狀況,引申為觊觎,即觊觎别人的財物、權勢等。
在繁體字中,窺觊分别寫作窺覦。
古時候的窺字形狀稍有不同,窺的字形是從左至右先寫一個從上到下的豎折,然後從裡向外畫一個大開口,表示透過窗戶窺視别人。觊的字形則是像一個人站在斜坡上觀察狀況。
1. 他一直窺觊着我家的財務狀況,讓我感到很不安。
2. 她被發現窺觊别人手機裡的短信,引發了一場争議。
組詞:窺探、窺伺、偷窺、觊觎
近義詞:窺視、窺看、窺測
反義詞:守望、守護、敬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