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飲酒酣暢貌。 唐 白居易 《不如來飲酒》詩之三:“不如來飲酒,仰面醉酣酣。” 宋 陸遊 《飲石洞酒戲作》詩:“酣酣霞暈力通神,澹澹鵝雛色可人。”
(2).形容睡眠深沉甜蜜。 宋 範成大 《淩雲九頂》詩:“酣酣午枕眠方丈,一笑閒身始自由。”
(3).旺盛;熾盛。《南史·梁紀中·武帝》:“始 天監 中,沙門釋 寶誌 為詩曰:‘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復有四,城北火酣酣。’” 唐 崔融 《和宋之問寒食題黃梅臨江驿》:“遙思故園陌,桃李正酣酣。” 宋 楊萬裡 《南溪早春》詩:“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酣酣”是一個疊詞形容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飲酒酣暢的狀态
指飲酒時暢快盡興的樣子。例如唐代白居易《不如來飲酒》中的“仰面醉酣酣”,以及宋代陸遊詩中“酣酣霞暈力通神”,均描繪了酒醉時的酣暢情态。
形容睡眠深沉甜蜜
常見于描述午睡或安眠時的舒適狀态。如宋代範成大《淩雲九頂》詩:“酣酣午枕眠方丈”,以“酣酣”強化了睡眠的香甜與放松感。
旺盛、熾盛或濃烈
可指自然景色的繁盛,如“荷花落日紅酣”(形容花色濃豔);也可形容火勢旺盛,如《南史》中“城北火酣酣”,均體現事物處于極盛狀态。
補充說明
“酣”本義為飲酒盡興(源自“酉”與“甘”的組合),疊用“酣酣”後語義更豐富,既可具象化醉酒、酣睡場景,也能抽象表達事物的蓬勃狀态。需結合具體詩文語境理解其側重點。
《酣酣》是一個形容詞,意指舒服極了的樣子、狀态或程度,形容人或動物醉得很痛快、很高興。
《酣酣》的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酉”部,代表酒類;右邊是“欠”部,代表歡樂。整個漢字共有12個筆畫。
《酣酣》最早出現在《周易·䷞酉》這一篇章中,用以形容喜悅的狀态。
繁體字為「酣酣」,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代,酣的寫法為「瓛」,酣字左邊的酉部原本的寫法是一個陶罐形狀的圖案,後來逐漸變化成現在的酉。
他在酣酣大笑中度過一個快樂的夜晚。
結酣、酣暢、酣痛、枕酣、歡酣、酣睡等。
陶醉、痛快、歡快、高興。
清醒、憂傷、痛苦、沮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