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鄉侯的意思、都鄉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鄉侯的解釋

東漢 所封侯國名,在列侯之下, 關内侯 之上。《後漢書·皇甫嵩傳》:“其秋徵還,收左車騎将軍印綬;削戶六千,更封都鄉侯,二千戶。”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都鄉侯》:“ 後漢 封國之制,有鄉侯、有都鄉侯,傳中言都鄉侯者甚多, 皇甫嵩 封 槐裡侯 ,忤中常侍 趙忠 、 張讓 ,削戶六千,更封都鄉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都鄉侯是中國古代爵位體系中的一種封號,起源于漢代列侯制度。《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次于縣侯、高于亭侯的爵位”,其封地通常為“都鄉”,即都城周邊的重要鄉級行政區。根據《後漢書·百官志》記載,都鄉侯屬于“二十等爵”中的第十九級,食邑戶數在五百至千戶之間,享有征收賦稅、參與朝政等特權。

在爵位等級劃分中,都鄉侯的位階低于縣侯而高于亭侯,如《三國志·魏書》記載曹操曾封夏侯惇為“都鄉侯”。其職能不僅體現經濟特權,《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都鄉侯需承擔地方治安維護責任,且需定期進京述職。至南北朝時期,該爵位逐漸虛銜化,如《南齊書》載劉宋孝武帝曾将都鄉侯作為榮譽頭銜賜予文臣。

典型實例包括東漢名将班超,受封“定遠都鄉侯”以表彰西域功績;《資治通鑒》記載西晉張華亦獲此爵。該制度于隋唐時期被廢止,但《唐六典》仍保留相關曆史沿革記錄。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2. 範晔《後漢書·百官志》
  3.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曆史大辭典》
  4.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四十八
  5. 李延壽《南齊書·百官志》

網絡擴展解釋

“都鄉侯”是東漢時期設置的爵位名稱,具有特定的曆史背景和等級制度。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都鄉侯是東漢分封的侯國名,其爵位等級在列侯之下、關内侯之上。該爵位通常授予有功之臣,封地多位于城郊或靠近城郊的區域,與封地在偏遠鄉村的“鄉侯”形成區别。

二、曆史背景與等級

  1. 分封制度:東漢沿襲了漢代的封爵體系,都鄉侯屬于縣侯、鄉侯、都鄉侯、亭侯四級中的第三級。
  2. 封地特點:與普通鄉侯不同,都鄉侯的封地更接近都城或重要城市,具有一定的戰略或經濟價值。
  3. 後續演變:晉代和南朝宋時期雖保留此爵位,但多無實際封地,逐漸成為虛銜。

三、典故與實例

四、與相關爵位的區别

爵位 等級排序 封地位置
縣侯 最高 縣域範圍
鄉侯 次之 偏遠鄉村
都鄉侯 第三級 城郊或近郊
亭侯 最低 驿站或小聚落

五、延伸含義

作為成語,“都鄉侯”可比喻在地方上享有較高地位但實際權力有限的人,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人物的封爵案例,可查閱《後漢書》或《日知錄》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愛沙尼亞人昂屹腌臜寶樓北歐車騎馬齒年創作沖動畜幸賜恤戴眉含齒的爾遁奔楯墨噩神馮驩折券佛理副後幹吾感想宮卿鹳鵞古操還水合不着歡歎寰縣豭喙僵死燋爍戟門金微跨跞鹿子眉史米泔水内誠旁縣辟啟清通窮稔酋魁鵲華賞不逾日升列奢易食蓋失事童聲通憂共患讬乘王綱巍卬甕門蚊煙誣呵綫道消匿懈場醯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