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魚肉等制成的醬。因調制肉醬必用鹽醋等作料,故稱。《周禮·秋官·掌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罋。”《禮記·郊特牲》:“醯醢之美,而煎鹽之尚,貴天産也。” 孫希旦 集解:“曰‘醯醢’者,醢必資醯以成也。” 宋 張耒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詩:“山翁生未食醯醢,脫粟寒蔬度朝暮。”
“醯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xī hǎi,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指魚肉制成的醬
根據多個來源(、、),"醯醢"是由魚肉等食材制成的醬料,制作過程中需加入鹽、醋(醯)等調料。例如《禮記·郊特牲》提到“醯醢之美”,強調其作為調味品的珍貴性。
古代酷刑的引申義
部分文獻(如、)指出,該詞還代指一種将人剁成肉醬的殘酷刑罰。例如李白《萬憤詞投魏郎中》中的“彭越醢醯”,即用此典故。
“醯醢”既可指代古代調味品,也可象征極端刑罰,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具體含義。權威來源(如、)更側重其作為醬料的解釋,而刑罰義多見于文學典故。
《醯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醋和醬汁************。它也可以用于指代菜肴中所用的醋醬。
《醯醢》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酉】和【韭】。它的總筆畫數是17劃。
《醯醢》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字典書中。它的繁體字為【醋醢】,可以看出它與醋有着緊密的關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醯醢】的形狀稍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它的古代寫法為「醯醢」。
1. 今天的晚餐上,主廚特意調制了一碗醯醢,為佳肴增添了獨特的風味。
2. 這道菜需要用到醯醢進行調味,才能達到最佳的口感。
組詞:醋醢(含義相同的繁體寫法)
近義詞:酸甜醬、酸汁
反義詞:甜醬、鹹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