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開啟。《楚辭·天問》:“四方之門,其誰從焉?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王逸 注:“言天西北之門,每常開啟,豈元氣之所通?辟,一作闢,一作開。”
(2).開辟。指打開通道。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吾則知先路前驅,而為之辟啟廓清者,固必先有其健者矣。”
“辟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ì qǐ,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開啟
該義項源于古代文獻《楚辭·天問》:“西北辟啟,何氣通焉?”(意為“西北方的門開啟,是什麼氣息通過?”),王逸注中進一步解釋為“天西北之門常開,元氣由此通達”。此處的“辟啟”強調物理或象征意義上的“打開”動作。
開辟(通道)
現代用法中,“辟啟”可引申為開拓、開創,如魯迅在《破“惡聲論”》中寫道:“為之辟啟廓清者,固必先有其健者矣”,指為某事物開辟道路或清除障礙。
結構分析
“辟”與“啟”均有“開”的含義,組合後強化動作指向。例如:“辟”在古漢語中多指打開門戶,“啟”則側重啟動或開創,二者結合後涵蓋從具體到抽象的開啟行為。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楚辭》相關注釋或魯迅雜文。
辟啟(bì q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
辟(bì)的部首是辛,辛表示金屬的味道,所以辟的本義是發出味道。辟的筆畫數為13畫。
啟(qǐ)的部首是言,表示和語言相關的事物。啟的筆畫數為7畫。
辟啟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它是通過古代文獻傳承下來的,具體的來源尚不能考證清楚。
在繁體字中,辟啟的寫法沒有變化,依然是「辟啟」。
古時候,辟的寫法有細微的差異,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将辟寫作「辥」。啟的古代寫法也有一些變體,例如「啓」。
一些辟啟的例句:
1. 辟啟經文,參悟人生。
2. 這個發現辟啟了新的研究方向。
組詞:開啟、啟發、啟蒙。
近義詞:啟示、啟迪。
反義詞:封閉、關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