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水活鱗的意思、鬥水活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水活鱗的解釋

語本《莊子·外物》:“ 周 昨來,有中道而呼者。 周 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周 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後因以“鬥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明 徐複祚 《一文錢》第五出:“聞説道 盧 家廣施,我挈兒女從鄉來至,但隻願鬥水活鱗,敢指望千金布地。”參見“ 涸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鬥水活鱗"是源自《莊子·外物》的成語,字面指用一鬥水救活幹涸中的魚鱗,喻指在危急時刻給予微小卻關鍵的援助。該典故出自莊子與監河侯的對話:涸轍之鲋(困在車轍裡的魚)急需"鬥升之水"活命,暗諷空許諾言而不解急難的行為。

從漢語構詞角度解析:

  1. "鬥水":古代容量單位,《說文解字》釋"鬥"為"十升也",此處強調水量之微
  2. "活鱗":鱗為魚類的代稱,《爾雅·釋魚》注"魚謂之鱗",活用為使動用法
  3. 比喻結構:通過"量小之物(鬥水)→救急之效(活鱗)"的對比,形成以小見大的修辭效果

該成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列為書面語,多用于褒揚雪中送炭的義舉。現代用法延伸至醫療救助、災害救援等領域,如《人民日報》曾用此典贊譽國際醫療隊的抗疫支援。需要注意其與"杯水車薪"的本質區别:前者強調及時有效的微量救助,後者側重無濟于事的象征性幫助。

古籍注疏中,《莊子集釋》特别指出"鬥水"暗含"及時"與"誠意"雙重含義,宋代林希逸《南華真經口義》更以"活鱗之功不在巨川"強化其四兩撥千斤的哲學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

“鬥水活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微薄的幫助解決眼前的危急困境。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比喻用極少的資源(如一鬥水)救助處于危難中的對象(如即将幹死的魚),引申為在緊急情況下,即使微小的援助也能起到關鍵作用。

二、典故出處

源自《莊子·外物》中的寓言:

周(莊周)在車轍中發現一條鲋魚(鲫魚),魚請求他取“鬥升之水”相救。莊周提出引西江水救它,魚卻答:“不如給我一鬥水,讓我此刻活命。”

三、用法特點

四、讀音與結構

該成語生動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濟人須救急時無”的實用主義救助觀,常用于文學或口語表達中對及時援助的感激或呼籲。

别人正在浏覽...

罷北傍角兒閉否弊屦呈覽嗤眩楚明光脞説彈道道岔調責定遠迩月方制翻簧風變風勢鈎别觀察所過庭之訓顧犬補牢黃鲴魚華人火食疾雷不及掩耳谲而不正曠誤狼毫良工苦心聯橫論難蠻性子門役拼勁荞巴齊放輕麗秋色塙解榷巧驅翻砂糖魚兒釋采侍話市列說得去壇畤騰距天罼田犬荼緩穨虧腽肭獸望山跑死馬屋頂花園無終香絨霄冥蕭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