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時并稱的兩種卓絕的技藝。指 南朝 陳 顧野王 所畫古賢和 王褒 為它寫的贊。《陳書·顧野王傳》:“ 宣城王 為 揚州 刺史, 野王 及 琅邪 王褒 并為賓客。王甚愛其才。 野王 又好丹青,善圖寫,王於東府起齋,乃令 野王 畫古賢,命 王褒 書贊,時人稱為二絶。”後亦以“二絶”為稱頌别人二種絕藝之典。 宋 蘇轼 《和孔密州五絕·和流杯石上草書小詩》:“蜂腰鶴膝嘲 希逸 ,春蚓秋蛇病 子雲 。醉裡自書醒自笑,如今二絶更逢君。”此指 孔宗翰 的詩和草書。
(2).同時并稱的兩位才行卓絕的人物。指 北齊 的 蘇珍之 和 宋世軌 。《北齊書·循吏傳·宋世軌》:“ 世軌 ,幼自嚴整。好法律,稍遷廷尉卿……時大理正 蘇珍之 亦以平幹知名。寺中為之語曰:‘決定嫌疑 蘇珍之 。,視表及裡 宋世軌 。’時人以為寺中二絶。”
"二絕"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兩層釋義:
一、指兩種卓絕的技藝或造詣。典出《南史·張融傳》:"融善草書,常自美其能。帝曰:卿書殊有骨力,但恨無二王法。"張融答曰:"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後世遂以"二絕"形容兩種相映成趣的絕技。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評價顧炎武"考據、義理二絕并臻"。
二、特指藝術創作中兩種相輔相成的極緻境界。明代書畫理論家董其昌在《畫禅室隨筆》提出:"書畫當以氣韻為第一,骨法次之,二者兼備,乃稱二絕。"該用法常見于傳統藝術評論領域,如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題跋中即有"筆墨二絕,古今獨步"的評語。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書面語,常見于學術評論及藝術鑒賞領域。當代語言學家王甯在《漢字構形學導論》中指出,"二絕"屬于數詞+形容詞構成的偏正複合詞,其構詞法可追溯至魏晉時期的四字格評價體系。
“二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其解釋及典故來源如下:
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陳書》《北齊書》及蘇轼詩作。
八駿飽觑報修貝葉文部帙長歌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待理不理等邊三角形典郡殿堂樓閣釣賢分割豐碣該宥哽結溝子裹腳孤吟寒霰黑鼾橫行霸道夥同加估間不容瞬忌刻技術員舉事寥閴梨花春流德亂孽落葉歸根抹臉蔓連冒當卯飯凝閉片兒會契厚清敏晴幹蘧然惹草沾花燒棧沙溆設供勝會式墓誓信順訪淘洗天才投檄猬列無傷下拜鰕菜蕭然物外信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