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寒霰的意思、寒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寒霰的解釋

霰雪。 南朝 梁 沉約 《奉和竟陵王郡縣名》:“陽泉濯春藻,陰邱聚寒霰。” 明 高啟 《聞霰》詩:“寒霰夜聞時,窗空人寂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寒霰(hán xiàn)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意境的複合詞,指寒冷天氣中降落的白色小冰粒,多用于文學描寫。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展開:


一、基本釋義

  1. 氣象學定義

    指接近0℃時,大氣中的過冷水滴在冰晶核上凝結形成的不透明冰粒,直徑通常小于5毫米,落地時有沙沙聲。與雪的區别在于霰呈顆粒狀,而雪為片狀晶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2. 詞源構成

    • 寒:強調低溫環境(《說文解字》:“寒,凍也”);
    • 霰:古稱“稷雪”(《詩經·小雅·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東漢劉熙《釋名》釋為“霰,星也,水雪相搏如星而散”。

二、氣象特征與文學意象

  1. 自然特征

    霰常出現于雨雪轉換的過渡階段,因雲層溫度梯度變化形成,古人已觀察到“霰為雪之先驅”的現象(宋代邢昺《爾雅疏》)。

  2. 文學象征

    在詩詞中常渲染孤寂、蕭瑟之境,如:

    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探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遙愛雲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舍舟理輕策,果然惬所適。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暝宿長林下,焚香卧瑤席。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曆。笑謝桃源人,花紅複來觌。寒霰飛密空,朔風動林莽。”

    詩中“寒霰”與朔風、密空組合,強化了山野冬夜的蒼茫感。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古代典籍

    •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霰雪氛氲, 無有災眚。” 鄭玄注:“霰,冰雪雜下也。”
    • 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 雪紛糅而遂多”,明确霰為降雪前兆。
  2. 現代辭書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釋“霰”為“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凝結成的小冰粒”,并标注其别稱“雹霰”“米雪”。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3. 邢昺.《爾雅疏》. 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4. 王維.《王右丞集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5. 《禮記正義》. 北京大學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整理本.
  6.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寒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單字拆分

  1. 寒:本義為“冷”,引申為貧寒、畏懼等,此處強調天氣的寒冷。
  2. 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小冰粒,俗稱“雪子”“雪糁”。

文學引用

該詞多見于古詩文,例如:

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文學描寫或古風創作,形容寒冷天氣中的細碎冰粒景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含義,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半規半子之誼扒皮不取巉差傳國出入法淡話東朔對本對利牍書蠹損發乘匪兕風琴憤媿耿節還轸焦爍急帶竭誠悸慄極路集體所有制經濟舉凡君長坑陷兩靈理論聯繫實際淋淋漓漓樓船将軍靡然摹勒睨诘凝颦俳佪樸懦悄悄冥冥青夫青绛襦袴桑榆暮啬術十八般兵器失恩失寫授節台布太谿體元居正通慧托裡頑碧維新運動烏蒙伍胥潮現實嚣嘩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