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訂的意思、拟訂的詳細解釋
拟訂的解釋
[draw up;draft;work out] 初步制訂;起草
拟訂方案
詳細解釋
草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六:“我們拟訂了一個擴大6*禁煙紀念的計劃,想大規模地做它三天。”
詞語分解
- 拟的解釋 拟 (擬) ǐ 打算:拟去信聯繫。拟議。 初步設計編制或起草:拟定(.起草制定;.揣測斷定)。拟訂。草拟。 仿照:拟古之作。拟人(修辭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訂的解釋 訂 (訂) ì 改正,修改:訂正。考訂。校(刼 )訂。修訂。 約定,立(契約):訂立。訂購。訂約。 用線、鐵絲、書釘把書頁、紙張連在一起:裝訂。 制定:訂計劃。 評議:“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拟訂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拟訂(拼音:nǐ dìng)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彙,指初步起草、設計或制定計劃、方案、文件等,強調過程性和未定稿狀态。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詞典釋義與核心語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拟訂:起草制定(計劃、方案、文件等)。
該詞包含兩層含義:
- 起草行為:指初步構思、撰寫文本或框架的過程;
- 未完成狀态:區别于“拟定”,隱含方案仍需修改或審議,尚未最終确定。
二、構詞法與字源解析
- 拟(nǐ):
源自《說文解字》“度也”,本義為揣度、設想,引申為起草、設計(如“拟稿”)。
- 訂(dìng):
本義為評議(《說文》“平議也”),後衍生出修改、訂立之義(如“修訂”“訂正”)。
二字組合強化了“起草→修改→形成草案”的動态過程。
三、與近義詞的語義區分
在公文語境中需注意:
四、典型使用場景
該詞高頻出現于以下領域:
- 行政公文:政府機關“拟訂年度預算草案”;
- 法律文件:律師“拟訂合作協議條款”;
- 項目管理:團隊“拟訂實施方案框架”。
權威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12450-8.
-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 978-7-5600-8025-2.
- 許慎(漢)著;湯可敬譯注. 《說文解字今釋》. 中華書局. ISBN 978-7-101-12929-5.
-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 《法律文書用語規範》. 語文出版社.
- 夏征農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ISBN 978-7-5326-5325-3.
網絡擴展解釋
“拟訂”是一個動詞,指對計劃、方案、文件等内容的初步起草和制定,強調從無到有的構思過程,且通常帶有後續讨論、修改或正式确定的預期。以下是詳細解析:
1. 詞義分解
- 拟:本義為“起草”“設計”,如“拟稿”“拟方案”。
- 訂:指“商定”“修改後确定”,如“訂正”“訂立合同”。
- 組合含義:兩者結合後,“拟訂”指起草并初步确定内容,但尚未最終定稿或實施。
2. 使用場景
- 文件類:拟訂合同、協議、章程(例如:“公司正在拟訂新的員工手冊”)。
- 政策規劃:拟訂方案、計劃、條例(例如:“政府部門拟訂了環保政策草案”)。
- 活動安排:拟訂日程、流程(例如:“會務組拟訂了會議議程”)。
3. 與“拟定”的細微區别
- 拟訂:更強調“初步制定+後續協商”,隱含需進一步讨論或審批。
- 拟定:側重“起草完成并基本确定”,離最終定稿更近一步。
(實際使用中兩者常被混用,但需注意正式文書中可能存在區分。)
4. 常見搭配
- 拟訂草案、拟訂框架、拟訂條款、拟訂細則、拟訂初稿。
5.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起草、草拟、制定、編纂。
- 反義詞:廢止、廢除、推翻。
若需進一步區分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結合實際文本或案例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難防變記號标态避貓鼠不惡補服不露樸財虜腸套疊舂人傳質瘁志村砧鬥雞眼裰領道袍飛觞墳封風告改削幹求攻诘爟燧官瘾古剌水後穉緩不濟急焦桐極變井渠九德九拒就擒遽色克家兒量檢靈星門禮賢下士貿辰念書甯民譴讁喬遷之喜傾城傾國求田丘原曲曲散居生扢揸省選書幌順答私填悚怯湯婆焘奡踏謡剃刀忤時纖冶邪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