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落時的碧雲。 唐 黃滔 《館娃宮賦》:“恨留山鳥,啼百卉之春紅;愁寄壠雲,鏁四天之暮碧。”
“暮碧”是一個古典文學色彩較濃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暮碧”指日落時的碧雲,即傍晚天空中呈現青綠色的雲霞。拼音為mù bì,注音為ㄇㄨˋ ㄅㄧˋ。
二、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黃滔的《館娃宮賦》:“恨留山鳥,啼百卉之春紅;愁寄壠雲,鏁四天之暮碧。”。此處通過“暮碧”描繪黃昏雲色,渲染蒼茫愁緒,體現詩詞中以景寄情的典型手法。
三、語境與意象
“暮”指日暮時分,“碧”則形容雲的顔色(青綠或深藍),組合後形成黃昏雲霞的意象,常用于烘托蕭瑟、孤寂或怅惘的氛圍。例如現代文中可描述為:“将暮未暮,碧藍天色裡泛出黝沉,像釉下彩般深邃。”。
四、使用特點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詩詞賞析或仿古創作中。其近義詞可聯想“暮雲”“晚霞”,但“碧”更強調色彩的清冷感。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參考《館娃宮賦》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
《暮碧》一詞形容天色從白天的明亮逐漸變暗,變為深藍色或青綠色的樣子。這個詞經常用來描寫傍晚或黃昏時天空的顔色。
《暮碧》這個詞包含了兩個漢字:
《暮碧》這個詞成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西遊記》。繁體字形為「暮碧」。
根據曆史文獻,古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關于《暮碧》的古代寫法可能和現代略有差異,但具體情況因資料不足而無法确定。
1. 黃昏時分,天空慢慢變暗,從明亮的天藍色漸變為《暮碧》。
2. 當夕陽西下時,海面上波濤的顔色也變成了《暮碧》。
《暮碧》是一個獨立的詞語,沒有常見的組詞。
《暮碧》的近義詞包括:蔚藍、青翠、深藍、蒼翠。
《暮碧》的反義詞包括:黎明、白晝、明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