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政的意思、邦政的详细解释
邦政的解释
国家军政;执掌国家军政。《书·周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 孔 传:“夏官卿主戎马之事,掌国征伐,统正六军,平治王邦四方国之乱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锦衣卫》:“遂使在京三品衙门,忽有外任二品之官,於典制则乖,於官守则舛。武人之无识无足责,而邦政大臣,亦视为固然,无一纠正之者,惜矣。”
词语分解
- 邦的解释 邦 ā 国: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国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政的解释 政 è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家庭或集
网络扩展解释
“邦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邦政”指国家军政事务,也包含执掌国家军政的职能。其中:
- 邦:本义为古代诸侯封国,后泛指国家(如“安邦定国”)。
- 政:指政务、政治事务,涵盖治理国家的职能(如“政事”“国政”)。
二、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尚书·周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意为司马(古代官职)负责国家军事与政务,统领军队,维护国家安定。
三、使用场景
- 古代语境:多用于描述官职职能(如明代文献提及“邦政大臣”指掌管军政的高官)。
- 现代延伸:可指代国家层面的政治与军事管理,或用于人名(寓意为“治理国家事务”)。
四、补充说明
作为人名时,“邦政”结合了“邦”的“国家”含义与“政”的“匡正治理”之义,寄托了对个人才能与成就的期许。例如新闻中曾出现“联邦政府”等现代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尚书·周官》及明代《野获编》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邦政:
邦政一词指的是国家政权的治理。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邦”和“政”。其中,“邦”的部首是“⼟”字偏旁,笔画数为4划;而“政”的部首是“⻍”字偏旁,笔画数为6划。邦政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是从邦字和政字组合而成的。邦政的繁体写法与简体一样,没有区别。古时候汉字中,“邦”和“政”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没有太大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邦政应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 这句话强调了国家政权的目标应当是为了人民的福利。在这个例句中,邦政一词指的是国家政府的管理责任和政策。
组词:“国家邦政”、“邦政治理”等。
近义词有“国政”、“政权”等,它们可以用来替换“邦政”来表示相似的意思。
反义词可以是“无政府”或者“政治动荡”,意思是缺乏政府组织或政治不稳定的状态。
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