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政的意思、邦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政的解释

国家军政;执掌国家军政。《书·周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 孔 传:“夏官卿主戎马之事,掌国征伐,统正六军,平治王邦四方国之乱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锦衣卫》:“遂使在京三品衙门,忽有外任二品之官,於典制则乖,於官守则舛。武人之无识无足责,而邦政大臣,亦视为固然,无一纠正之者,惜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邦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国家的政事或政务。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 本义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说文解字》:“邦,国也。”
    • 引申为疆域、政权,如《诗经·大雅》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指政务、治理。《说文解字》:“政,正也。”
    • 涵盖行政、法令、制度等国家管理事务,如《论语》中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邦政”即“国家之政事”,强调国家层面的治理与行政事务。


二、文献例证

  1. 《周礼》

    《周礼·天官·大宰》载:“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其中“邦政”即指国家法典与治理体系。

    来源:中华书局《周礼注疏》

  2. 《尚书》

    《尚书·周官》云:“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此处“邦治”与“邦政”义近,皆指总理国政。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尚书今注今译》

  3. 汉代典籍

    郑玄注《周礼》时明确提及:“邦政,谓军政。”指军事管理亦属国家政务范畴。

    来源:国家图书馆藏《周礼郑氏注》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邦政”为:“国家政事。”例引《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10卷

  2. 《辞源》

    释义:“国家的政事。”并引《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注:“邦政,国政也。”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修订本)》


四、语义演变

“邦政”属先秦政治术语,后世渐被“国政”“朝政”取代,但仍见于仿古文献。其核心始终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包括:


“邦政”是承载古代治国理念的专有词汇,其释义需结合经典文献与权威辞书,体现为国家政务的统称,尤重制度性治理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邦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邦政”指国家军政事务,也包含执掌国家军政的职能。其中:

二、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尚书·周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意为司马(古代官职)负责国家军事与政务,统领军队,维护国家安定。

三、使用场景

  1. 古代语境:多用于描述官职职能(如明代文献提及“邦政大臣”指掌管军政的高官)。
  2. 现代延伸:可指代国家层面的政治与军事管理,或用于人名(寓意为“治理国家事务”)。

四、补充说明

作为人名时,“邦政”结合了“邦”的“国家”含义与“政”的“匡正治理”之义,寄托了对个人才能与成就的期许。例如新闻中曾出现“联邦政府”等现代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尚书·周官》及明代《野获编》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傍继变幻无穷比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斥叱酬谘出震倒相顿阨反尔贩竖发颖辅亮改姓易代根格寒澌含笑嘉林解甲归田金蠡酒家胡救应急景句号具然举一反三裾状下摆匡维烂黄虀兰陵王拦子军灵帏律令格式麦稼谩诈南山粲啮臂盟跑题缥色轻忽青溪倾阻柔茹寡断如坐春风删洗失会世济其美书函水天一色缩微卡片谈论风生特点田巴天行天鬻同坎望候韦氏学香扑扑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