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除戶調之稅。《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陸遜 陳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
呼吸調勻。《雲笈七籤》卷五六:“氣運息調,榮枝葉也。”
“息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廢除戶調之稅
這一釋義源于古代文獻《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記載東吳大臣陸遜建議孫權減輕賦稅,原文為“寬賦息調”。這裡的“息”指停止、廢除,“調”即戶調(古代按戶征收的賦稅),合指減免苛捐雜稅以安民生。
呼吸調勻
出自道教典籍《雲笈七籤》,描述修煉時氣息平穩的狀态:“氣運息調,榮枝葉也”。此處“息”指呼吸,“調”為調和,強調通過調整呼吸達到身心平衡。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息調”可引申為平息争端、調和紛争,例如通過溝通化解矛盾。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未明确出現,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現代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及《雲笈七籤》原文。
《息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停止、終止、休息、安靜”的音韻表達方式。
《息調》的拆分部首是“氣”和“車”,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息調》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它是古代文人創作韻文時所用的表達方式。
《息調》的繁體書寫為《息調》。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變化。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時候《息調》一詞的字形書寫為類似于“息”字的形狀加上一個“調”字的造型。
1.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們往往需要找到一片甯靜的《息調》。
2. 作者運用不同的《息調》來表達他内心深處的情感。
1. 和平息調:指通過協商談判使沖突得到解決,達到和平的狀态。
2. 節奏調息:指調整身體的活動節奏,使其逐漸平息下來。
1. 安甯:指心境或環境的平靜、安靜。
2. 休憩:指進行短暫的休息,暫停勞動或活動。
1. 動亂:指社會秩序混亂,充滿動蕩和紛争。
2. 忙碌:指時間沒有空閑,處于繁忙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