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titude;loving-kindness] 恩情道義
吾己失恩義。——《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道義;恩情。《淮南子·人間訓》:“或有功而見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則有功者離恩義,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 唐 戴叔倫 《夫婦怨》詩:“出門不敢啼,風悲日悽悽。心知恩義絶,誰忍分明别。”《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雲長 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 曹操 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将之事,如何不動心?” 陳毅 《夕鶴詞》:“似此負恩義,輕人隻拜金。”
“恩義”是漢語中一個蘊含深厚情感與文化内涵的詞彙,綜合權威詞典和文獻解釋如下:
恩義指恩情與道義的結合,既包含他人給予的深厚恩惠,也強調基于情誼的道德責任。例如:
“恩”字本義為“深厚的情誼”,而“義”指道德準則,二者結合形成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倫理概念,強調施恩者與受恩者之間的情感與責任平衡。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晉書》《淮南子》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恩義是一個重要的漢字詞彙,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人"字部,右邊是"因"字部,共有9畫。
恩義最早來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是對人際關系的道德規範。"恩"指的是一種對别人的好處或善待,意味着親近和關懷;"義"則是指對他人負有的應盡的道義責任和義務。
在繁體字中,恩義分别寫作「恩」和「義」。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恩義的寫法略有不同。恩字具有兩種古體寫法,一種是"恩"字右邊有一個"心"字作為形聲,表示善待别人是發自内心的;另一種是右邊是"因"字,表示因為某種原因對别人施加的好處。義字古體中,右邊的"羊"表示權衡和公平。
1. 親人之間應該互相守望相助,維系着濃厚的恩義。
2. 他對待朋友始終秉持着恩義,從不辜負他們的信任。
恩情、恩愛、恩德、義務、義氣、義舉。
恩情、恩德、恩澤、厚愛。
冷漠、無情、無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