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朔方 、 雲中 二郡的并稱。《文選·顔延之<赭白馬賦>》:“眷西極而驤首,望 朔 雲 而蹀足。” 張銑 注:“ 朔 雲 , 朔方 、 雲中 二郡也。”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龍圖斷獄》:“孰知千裡馬望 朔 雲 而蹀足,竟識長途,跑到 包龍圖 衙内,似有乞憐之狀。”
(2).北方的雲氣。 唐 宋璟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德風邊草偃,勝氣朔雲平。”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引刀陌上,浄蠻煙瘴雨,朔雲邊雪。” 明 尹耕 《紫荊關》詩:“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樓高并朔雲平。”
“朔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朔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
朔的部首為月,筆畫數為4;雲的部首為雲,筆畫數為4。
朔雲一詞最早出現于《周易·系辭下》:“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朔雲在這裡指的是太陽光的朔朔之事。
朔雲的繁體字是「朔雲」。
在古代,朔雲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區别,但發音和意思相同。
1.山間的朔雲緩緩流動,仿佛仙境一般。
2.她的眼神中有着朔雲般的深邃和神秘。
朔雲作為一個詞語,比較獨立,沒有常見的其他詞與之組成新詞。
在意思上與朔雲接近的詞語有:朦胧、迷蒙、暗淡。
與朔雲相對的意思的詞語有:明亮、清晰、晴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