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恩牓 ”。科举时代于正科以外另行考试的中式名单。 宋 苏轼 《论特奏名》:“臣等伏见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方刻石时,有 夔州 司理参军,以恩牓入官,权教授。”《金史·选举志二》:“ 章宗 大定 二十九年,勑今后凡五次御帘进士,可一试而不黜落,止以文之高下定其次,谓之恩榜。”《负曝闲谈》第十一回:“那年碰着朝廷恩典,特开恩榜。”
“恩榜”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指科举时代在常规正科考试之外,朝廷额外开设考试后公布的中式名单。该词亦写作“恩牓”。
历史背景与用途
与正科的区别
恩榜考试的中式者虽能入仕,但通常地位低于正科进士,且多被委派地方职务,如宋代夔州司理参军等职。
提示:部分网页误将“恩榜”解释为“记录恩德的榜单”,此说法缺乏历史依据,需以科举相关文献为准。
恩榜是一个汉字词汇,由“恩”和“榜”两个字组成。恩榜的意思是记录和颁发恩惠的名单或表册。
恩榜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恩”字的部首是心,由9画组成;“榜”字的部首是木,由12画组成。
恩榜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皇帝或官员经常颁发恩典或表彰,以鼓励或奖励功绩卓越的臣民或官员。为了记录和宣布这些恩惠,他们会编写一份名单或表册,称为恩榜。
在繁体字中,“恩榜”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差异。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恩榜的古汉字写法可拆分为“恩”字和“榜”字的上下结构,中间以纵横撇捺相连。然而,随着汉字的演变,现代写法更加简化和规范。
恩榜在句子中的例句可以如下:“国王发布了一份恩榜,表彰了那些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一些由恩榜组成的词汇包括恩主(受恩惠的人),恩典(恩惠或特权),恩赐(赐予的恩惠)等。
与恩榜相关的近义词包括令状、册封和奖状;反义词则包括惩罚和责令。
逼疾鄙野博陆搀兑承包经营尘至打滑澾雕城递胜递负烦淫符号刚梗葛麻根蒂官用鬼卿好比黑心符怀羊尖担加温讦切锦心綉口辑洽枯树再生枝酪奴纍囚里候凌嶒芦中人履舄交错敉宁闹元宵念念呢呢劈头强文浉醋迁雄切摩旗鼓相当青云妻娶弃舍气下曲成驱疟三臡八菹潸流身分不明生敛省题诗深思远虑实则手藳铜四开同岁土巴庚顽固五花爨弄相呕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