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事書的意思、事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事書的解釋

古代諸侯給天子的奏事之書。《周禮·春官·内史》:“凡四方之事書,内史讀之。” 賈公彥 疏:“諸侯凡事有書奏白於王,内史讀示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事書"是漢語詞彙中具有複合語義結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釋義 "事"在《說文解字》中解作"職也",本義指官職、職務,後引申為具體事務或行為動作。《康熙字典》載其"大曰政,小曰事",強調事務的層次性特征。"書"在甲骨文中象手持筆形,《說文》釋為"著于竹帛謂之書",指文字記錄載體及記錄行為本身。

二、文獻語義

  1. 行政文書:古代官修文獻中多指官方檔案,《周禮·天官》"六曰事書,禮俗政事之紀"即指記錄政務的公文。
  2. 事件實錄:宋代類書《冊府元龜》載"事書者,所以錄時事,備遺忘",強調其曆史記載功能。
  3. 禮儀規範:清代考據著作《日知錄》提及"婚喪事書"特指記錄儀禮程式的專用文本。

三、現代語義流變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該詞為曆史詞彙,釋義為"記載重要事務的文書",多用于古籍研究領域。在當代漢語中,其使用場景主要集中于曆史文獻學、檔案學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事書”是古代中國政治文書中的特定類别,主要指諸侯向天子呈遞的奏事文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事書”源自《周禮·春官·内史》,指諸侯國将地方事務以書面形式上奏周天子的一種公文形式。這類文書由周朝内史官負責誦讀并傳達給天子,屬于中央與諸侯國之間的重要溝通渠道。

2. 功能與特點

3. 曆史背景

“事書”制度反映了周代分封制下的中央集權管理方式,既賦予諸侯自治權,又通過文書彙報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漢代以後隨着郡縣制推行,此類文書形式逐漸演變。

4. 延伸讨論

有現代觀點将“事書”引申為公文處理事務(如),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建議以古典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周禮》中相關職官體系,可查閱漢典等權威古籍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憯恸察理成本秤不離砣塵汙誕命悼惜地表嫡嗣斷手續玉撫膺港澳台投資經濟溝溝坎坎顧成黃芝回峯惠莊架殿殲奪見法尖俏較對扃鑰臼杵之交鸠輯課征兩傷麗春園陵篡靈照立談龍華樹率心敏慧墨法鳥籀偶耕丕靈平施棋敵窮窘騎戰裙褲人我三屍五鬼商調剡客擅事石豬水門汀樞使通惑團宴汪然威物微種溫差五頂相門出相潇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