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補緝的意思、補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補緝的解釋

修補。《宋書·劉義欣傳》:“ 義欣 綱維補緝,隨宜經理,劫盜所經,立讨誅之制。” 宋 葉適 《呂君墓志銘》:“ 呂君 用一扇十年尚補緝之,道遇墜炭數寸,亦袖攜以歸。”

整理編輯。《舊唐書·經籍志上》:“ 玄宗 曰:‘内庫皆是 太宗 、 高宗 先代舊書,常令宮人主掌,所有殘缺,未遑補緝,篇卷錯亂,難於檢閲。’”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學豈有内外乎?《大學》古本乃 孔 門相傳舊本耳, 朱子 疑其有所脫誤而改正補緝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補緝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本義與引申義均與“修補”“整理”相關,主要見于古代文獻與現代專業語境:

一、本義:縫補綴合衣物(物質層面)

指對破損的衣物、織物進行修補連接。該義項源于單字釋義:

二、引申義:修訂整理文獻(文化層面)

指對散佚、錯漏的文字材料進行收集校訂。此用法源于古代文獻整理活動:

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交流中多被“修補”“修訂”等替代,但在古籍整理、文物修複領域仍具專業價值。例如:

敦煌遺書修複需補緝殘卷,兼顧物理修複與文本校勘。


參考來源說明

因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釋義依據權威辭書《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影印本)、《玉篇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學術共識。現代應用案例參考文化遺産保護行業術語規範(如國家圖書館《古籍修複技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補緝”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ǔ jī,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礎釋義

  1. 修補
    指對破損或殘缺的事物進行修理、恢複。例如:

    • 《宋書·劉義欣傳》提到:“義欣綱維補緝,隨宜經理”,意為劉義欣對綱紀制度進行修補整頓()。
    • 宋代葉適《呂君墓志銘》中記載:“呂君用一扇十年尚補緝之”,描述呂君修補舊扇的行為()。
  2. 整理編輯
    指對文獻、書籍等進行修訂和編纂。例如:

    • 《舊唐書·經籍志上》記載唐玄宗提及内庫藏書“未遑補緝”,即未及時整理()。
    • 明代王守仁在《傳習錄》中批評朱熹對《大學》古本的“補緝”,指其修改整理的行為()。

二、詞義解析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籍或正式文本中,現代口語較少使用。例如描述修繕建築、修訂典籍等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緝”的更多含義(如“緝捕”“緝邊”),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民如子般腸避堇側伫産量詞士催督挫衄彫紊端底笃謹笃慎風景畫佛衣公倍數搆精管包鳏寡孤獨裹糇糧國慶節漢祚弘新紅殷殷黃茅秋隳慢嘉勞講場踐更節景诘诎聱牙驚風扯火禁囚空空兒扣眼,扣眼兒冷金紙淩潮磷火曆史唯心主義理物洛橋蠻雲瘴雨卯酒旁近乾笑耆臣輕騎青樾勤謹窮愁潦倒阙位日額適情水排恕己及人疏食脫口秀枉系五恭譣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