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猶寂滅,涅槃。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諸佛以慈悲之力,開方便之門,教之以遣蕩,示之以冥滅,百非俱棄,四句皆亡。” 唐 孟浩然 《還山贻湛法師》詩:“欲知冥滅意,朝夕海鷗馴。”
(2).猶泯滅。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古詩》:“人代冥滅,而清音獨遠,悲夫!” 唐 劉希夷 《洛川懷古》詩:“高樓倏冥滅,茂林久摧折。昔時歌舞臺,今成狐兔穴。” 甯調元 《立秋柬鈍劍松江》詩:“江海悲冥滅,音塵久寂寥。”
(3).銷聲匿迹。形容隱逸者遠離塵世。《後漢書·逸民傳贊》:“江海冥滅,山林長往,遠性風疎,逸情雲上。”
“冥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佛教概念:指寂滅與涅槃
該詞在佛教語境中表示超脫生死、達到寂靜的終極狀态。例如南朝梁武帝在《摩诃般若忏文》中提及“示之以冥滅,百非俱棄”,強調通過佛理擺脫世俗煩惱。
消逝與泯滅
形容事物逐漸消失或精神意志的磨滅。如鐘嵘《詩品·古詩》中“人代冥滅,而清音獨遠”,表達了對文化傳承中斷的感慨。
隱逸避世的狀态
指遠離塵嚣、銷聲匿迹的生活态度。唐代孟浩然詩句“欲知冥滅意,朝夕海鷗馴”,以及《後漢書》中“江海冥滅,山林長往”均描繪了隱士的超然境界。
該詞在當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學術研究或古典文學賞析中。不同語境下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側重含義。
《冥滅》是指完全消亡、徹底毀滅的意思。
《冥滅》的部首是冖,由三劃組成。
《冥滅》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起初并無具體的出處。它是漢字結構的組合詞,其中的“冥”指“黑暗、無知”、“滅”指“撲滅、毀滅”。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一種極端的消亡狀況。
《冥滅》的繁體字為「冥滅」。
古時候,「冥滅」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相同。
1. 戰争的烈火使整個城市陷入了冥滅的境地。
2. 這個國家經曆了一場巨大的危機,幾乎陷入冥滅的邊緣。
冥滅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多個詞組,如:冥滅之路、冥滅大劫、冥滅世界等。
冥滅的近義詞有:毀滅、消亡。
冥滅的反義詞有:興盛、繁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