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樂的意思、禮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樂的解釋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注:“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蕩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樂”是中國古代文化體系的核心概念,包含“禮”與“樂”兩部分,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社會治理和文化教化的基礎。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 指社會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涵蓋儀式、禮節、典章制度等。
    • 作用在于“節制欲望”,通過區分親疏、上下、是非,維護尊卑有序的社會秩序。例如,《禮記》提到“禮辨異”,即通過禮來明确等級差異。
    • 廣義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狹義指調和性情的音樂。
    • 功能是“統同”,即通過和諧的藝術形式促進情感共鳴,達到社會和諧。

二、曆史起源與發展

三、社會與政治功能

  1. 規範行為
    • 禮通過儀式和制度約束個人行為,如《周禮》規定貴族等級與職責,避免僭越。
  2. 調和情感
    • 樂通過藝術陶冶性情,化解矛盾,如古琴演奏可舒緩情緒,實現“自我調心”。
  3. 鞏固統治
    • 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制和等級制,例如周代分封諸侯時,以禮樂強化周天子權威。

四、文化意義

五、經典文獻佐證

禮樂不僅是古代帝王治國手段,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内核,兼具規範性與藝術性,深刻塑造了中國社會的倫理觀與審美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樂》的意思

《禮樂》是指古代中國禮儀與音樂的研究與實踐。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涵蓋了禮儀方面的規範與儀式,以及音樂方面的演奏與音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禮樂》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禮和樂。其中,禮的部首是示,樂的部首是欠。禮字的筆畫數是4,樂字的筆畫數是7。

來源

《禮樂》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墨子》這本古代著作中,其中提到了“禮樂之道”。後來,這個詞逐漸成為用來指代儒家文化中的禮儀與音樂的總稱。

繁體字

《禮樂》這個詞的繁體字是禮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禮樂》這個詞在古時的書寫方式是:禮樂。

例句

1. 學習《禮樂》可以使人培養出良好的品德修養。

2. 他精通《禮樂》的知識,因此在音樂演奏上有很高的造詣。

組詞

有關《禮樂》的組詞:

禮儀、禮節、禮貌、禮制、樂章、樂器、樂譜、音樂

近義詞

與《禮樂》意義相近的詞:

禮教、禮樂之邦、禮樂文化

反義詞

與《禮樂》意義相反的詞:

亵渎、不合禮儀、無樂可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