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鵞湖”。1.山名。亦为书院名。 江西省 铅山县 北 荷湖山 ,有湖,多生荷。 晋 末有 龚氏 者,畜鹅于此,因名 鹅湖山 。 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与 吕祖谦 、 陆九渊 兄弟讲学 鹅湖寺 ,后人立为四贤堂。 淳祐 中赐额“文宗书院”, 明 正德 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 唐 张演 《社日村居》诗:“ 鹅湖山 下稻粱肥,豚穽鸡栖对掩扉。”《宋史·儒林传四·陆九渊》:“ 九渊 尝与 朱熹 会 鹅湖 ,论辨所学,多不合。” 清 查慎行 《淳如招游莲花洞》诗之四:“指点 鵞湖 榛莽路,讲堂片席待重开。”参阅《嘉庆一统志·广信府·鹅湖山鹅湖书院》。
(2).指 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与 陆九渊 在 鹅湖寺 的辩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新建 良知之説,自谓千古不传之祕,然 孟子 谆谆教人孝弟,已拈破此局矣,况又 鹅湖 之唾餘乎?”
“鹅湖”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山名与书院
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北部的荷湖山,因晋代龚氏在此养鹅得名。宋代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学者曾在此辩论学术,史称“鹅湖之会”。后在此建立“鹅湖书院”,成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明代迁至山巅并更名。
文化象征
特指朱熹与陆九渊的学术辩论,体现理学与心学的思想交锋,对后世儒学发展影响深远。
指“人或物漂浮水中无所依靠”,比喻处境艰难、孤立无援。此用法在现代语境中较为罕见,需谨慎结合上下文判断。
建议:若涉及历史、文化或地理内容,通常指江西的书院及学术事件;若为文学比喻,可能取成语含义。
宝秘鸨母逼下衬施钱辞餐雕陵低腰顿用额面费财風雪交加睾芷共鸣瓜田涣涣宦裔阍寺兼明较计静处静寞劲锐涓埃垦垡崊嵚漏卮驴马畜煤球縻纼慕悦袍鱼喷雾朴澹前合后偃清妥穹灵綦溪驱镳人稠物穰上本神品识透失脱水西司勋太子港贪遴題目正名惕然外尘王谢违逆危迫温淑寤寐污染源衔涕销渴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