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香菌。《說郛》卷七十引 宋 陳仁玉 《菌譜·鵝膏蕈》:“生高山,狀類鵝子,久乃撒開,味殊甘滑,不謝稠膏。”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三·香蕈》。
鵝膏蕈(拼音:é gāo xùn,注音:ㄜˊ ㄍㄠ ㄒㄩㄣˋ)是一種古籍記載的真菌類植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屬于香菌類真菌,最早見于宋代陳仁玉《菌譜》,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香蕈》中亦有補充記載。
形态特征
其外形類似鵝蛋(“狀類鵝子”),成熟後菌蓋逐漸展開,菌肉質地甘甜滑嫩,口感優于普通菌類稠膏。
生長環境
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區,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
名稱與文獻關聯
名稱中的“鵝膏”可能源于其形态或質感,“蕈”則泛指真菌。該詞條被收錄于《說郛》《菌譜》等古籍,成為古代菌類研究的重要例證。
現代認知
需注意,古籍中的“鵝膏蕈”可能與現代分類學中的鵝膏菌屬(含劇毒種類)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