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居喪者以時除去纏于首、腰的麻帶,僅穿衰服。表示不純吉,亦不純兇。《儀禮·士喪禮》:“即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絰。” 鄭玄 注:“免絰者,求吉,不敢純兇。” 胡培翚 正義:“ 李氏 如圭 雲:‘免絰,去絰也。’ 秦氏 蕙田 雲:‘去絰不用,與袒免之免不同。’ 敖氏 雲:‘絰,服之最重者,於此免之,以對越神明。’……但有衰無絰者,不純兇也。”
謂居喪者纏麻帶于首、腰以示哀。《禮記·奔喪》:“奔母之喪……襲免絰于序東,拜賓送賓,皆如奔父之禮,於又哭不括髮。”
“免绖”是古代喪禮中的一種服飾禮儀,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免绖”指居喪者在特定儀式中暫時除去纏于頭部和腰部的麻帶(即“绖”),僅保留“衰服”(粗麻布喪服)。這一行為象征不處于完全的兇喪狀态,但也不完全吉慶,屬于過渡性禮儀。
需注意“免绖”與“袒免”不同:前者是去除麻帶,後者指裸露左臂或特殊發飾,代表更輕的哀悼等級。
“免绖”反映了古代喪禮中通過服飾變化表達哀悼程度的文化内涵,兼具禮儀規範與象征意義。若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儀禮》《禮記》等典籍。
免绖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和糸,共計14個筆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形成于秦漢時期。在繁體字中,免绖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免绖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免字的形狀更加像現代的"羊"字,绖字的形狀更加像現代的"幺"字。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在演變中不斷發生變化,所以現代簡化字中的免绖與古代漢字存在一些差異。
1. 善待動物是一種文明社會的表現,我們應該免绖不必要的傷害。
2.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免绖浪費,珍惜每一分資源。
3. 這部電影揭示了暴力行為的後果,號召觀衆免绖暴力。
免休、免疫、免職、免稅、解救
免除、豁免、解脫、避免、保護
遵守、承擔、受到、負責、擔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