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峭嚴的意思、峭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峭嚴的解釋

嚴峻。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 孝肅 天性峭嚴,未嘗有笑容。人謂‘ 包希仁 笑比 黃河 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峭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峭嚴(拼音:qiào yán,注音:ㄑㄧㄠˋ ㄧㄢˊ)指嚴峻,多用于形容性格、神态或環境等嚴肅且難以接近的狀态。例如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孝肅天性峭嚴,未嘗有笑容”,形容包拯(孝肅)性格剛正、不苟言笑。


二、構詞解析

  1. “峭”:本義為陡峭、險峻(如山勢),引申為嚴厲、剛直;
  2. “嚴”:指嚴肅、嚴格、莊重。
    兩字組合後,強化了“高峻不可攀”與“嚴厲不可犯”的雙重意象。

三、應用場景

  1. 人物性格:如“峭嚴的長者”“天性峭嚴”,形容人嚴肅剛直(參考《夢溪筆談》用例);
  2. 文學描寫:可用于刻畫自然景觀或社會氛圍,如詩句“料峭嚴風雪滿山”,表現環境的冷峻嚴酷。

四、相關延伸

若需更詳細的古籍例證或現代用法分析,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文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峭嚴

峭嚴是一個意思豐富的詞彙,既可以形容地勢陡峭,也可以形容氣勢嚴謹。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山”和“嚴”。其中,“山”是峰、嶺的意思,也是峭嚴形容地勢險峻的來源;“嚴”表示端正、嚴肅。

峭嚴的拆分筆畫順序是:“峭”是9畫,由“山”和“少”組成;“嚴”是4畫,由“人”和“丨”組成。

這個詞彙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十七年》的記載。古代人們用“峭嚴”形容山勢險峻、峻嶺高聳。隨着時代的演進,這個詞彙的使用逐漸擴展到形容人的氣勢、嚴謹。

在繁體字中,“峭嚴”仍然保留着原來的樣子,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峭嚴”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其中“嚴”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寫法是“⺩”與“⺤”,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所見的形态。

一些常見的以“峭嚴”為一部分的詞彙有:峭壁、峭峻、峭拔等。這些詞彙都和地勢的險峻有關。

峭嚴的近義詞有:險峻、嚴峻、峻俏等。這些詞彙都可以形容地勢陡峭或氣勢嚴肅。

峭嚴的反義詞有:平緩、寬綽、松散等。這些詞彙則表示地勢平坦或氣氛不緊張。

例句:山勢峭嚴,讓人望而生畏。他的目光峭嚴,透露出無可違背的決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