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計較;較量。《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就是粧奩厚薄,但憑親家,并不計論,萬望親家曲允則個。”《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董孝廉 笑道:‘先生世外高人,何必如此計論?’” 王西彥 《尋常事》:“雖說好女不穿嫁時衣,有福命的姑娘不會計論爹娘的嫁奁,可做爹娘的人也總要盡盡做爹娘的心!”
(2).計議讨論。 明 劉斌 《複仇疏》:“數禦經筵,務擇名儒,相與計論,以資至治。”
“計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計較;較量
指對利益、得失或細節的權衡比較。例如《醒世恒言》中提到:“粧奩厚薄,但憑親家,并不計論”,體現對物質條件不斤斤計較的态度。該義項在《儒林外史》中也有類似用法,如“何必如此計論?”。
計議讨論
指商議、探讨問題。例如漢典等權威來源明确将“計議讨論”列為第二層含義,但具體文獻例證較少,可能因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醒世恒言》《儒林外史》等文獻原文。
《計論》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和「十」。它的筆畫數量為13畫。
《計論》一詞最早出現在《釋名》中,是一種用于論述和研究計劃、計算的學問。在《釋名》中,它被解釋為"計劃、講論"。
繁體字的《計論》為「計論」。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中的古文字形,古時候寫作「訐論」或「訐倫」。
1. 這本書是一部關于計論的研究。
2. 他在會議上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計論論文。
1. 計劃論:研究計劃制定的學問。
2. 論述:對某一特定主題或議題進行詳細的闡述。
3. 研究:對某一課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學術調查和分析。
近義詞:書論、談計、說計。
反義詞:輕視、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