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迹響的意思、迹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迹響的解釋

亦作“蹟響”。蹤迹和聲響。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九山王》:“歸而察之,并無蹟響。”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獵犬》:“躡履外窺,渺無蹟響。返身周視,都無所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迹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迹響”讀作jì xiǎng,意為蹤迹和聲響,常用來描述人或事物留下的痕迹與聲音。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作品或古籍中。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在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多次出現:

  1. 《九山王》:“歸而察之,并無蹟響。”(意為:返回後仔細查看,卻沒有任何蹤迹和聲響。)
  2. 《小獵犬》:“躡履外窺,渺無蹟響。”(意為:輕步窺視外面,但毫無痕迹和聲音的迹象。)

三、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聊齋志異》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迹響》是一個漢字詞,其意思是指殘存的痕迹或聲響。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音,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由表示行走的辶部和表示聲音的音部組成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跡響」。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能識别和理解。例如,有些古代寫法可能将辶部寫為「⻌」或「⻍」。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留下了迹響,證明他來過這裡。”關于這個詞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請您嘗試使用線上詞典或查詢工具來獲取更詳細的信息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