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意的意思、取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意的解釋

(1).猶隨意。 南唐 尉遲偓 《中朝故事》:“上又詔重修 安國寺 ,畢,親降車輦,以設大齋。乃十二撞新鐘,捨錢一萬貫,令諸大臣各取意擊之。”

(2).采取其意。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三章一:“﹝ 徐壽輝 ﹞以 蕲水 為都城,取意于西方淨土蓮台,號為 蓮台省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取意”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解釋

  1. 猶隨意
    指行為或動作不刻意安排,帶有隨性而為的意味。例如:
    南唐尉遲偓《中朝故事》記載,皇帝令大臣在安國寺大齋時“各取意擊之”,即按各自心意隨意敲鐘。
    現代用法中,如“書評區有人斷章取意地抨擊”,表示隨意截取片段進行曲解。

  2. 采取其意
    指根據事物本質或象征意義進行選擇或表達。例如:
    吳晗在《朱元璋傳》中提到徐壽輝以“蓮台”為都城名,是取意于佛教中的“西方淨土蓮台”。
    在藝術創作中,如形意拳“象形而取意”,即模仿動物動作并提煉其核心含義。


二、使用場景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中朝故事》《朱元璋傳》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章開始>

取意的意思

取意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采取、獲取意義或含義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取意的部首是取字的“取”,讀音qǔ;筆畫數為8畫。

來源

取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這個詞由“取”和“意”組成。在古代書法中,取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其讀音和意義基本相同。

繁體

繁體字“取”寫作「取」,它的形狀比簡體字稍微複雜一些,但發音和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取字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其現代的形狀。比如,在篆書中,取字的形态會更加方正和簡單。

例句

1. 老師要求學生在作文中體現出深層的取意。

2. 他的畫作總是充滿着藝術的取意。

組詞

取意的組詞有:取義、取象、取舍、取勝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取意的近義詞有:尋得、尋取、獲取。反義詞可以是遺失、失去。

<文章結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