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學的意思、碑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學的解釋

(1).研究考訂碑刻源流、時代、體制、拓本真僞和文字内容等的學問。也稱碑版學。

(2).崇尚碑刻的書派,與“帖學”相對。 清 嘉慶 、 道光 以前,書法崇尚法帖,自 阮元 倡為南北書派論, 包世臣 繼起提倡北碑,因之崇碑之風一時大盛。世并以碑學為北派,帖學為南派。參閱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碑學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學術與藝術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内容:

一、學術研究層面

指對碑刻的系統性考證與研究,屬于金石學的重要分支。其研究範圍包括:

  1. 碑刻源流:追溯石刻的起源、發展及演變過程();
  2. 體制與内容:分析碑刻的形制、文字内容及圖案特征();
  3. 鑒定技術:辨别拓本真僞、考證碑刻年代及文字釋讀()。

二、書法藝術層面

指清代興起的書法流派,與“帖學”相對立,強調對碑刻書風的崇尚。特點包括:

  1. 風格取向:推崇北朝碑刻的古拙、樸厚風格,區别于帖學的妍美流暢();
  2. 曆史脈絡:始于宋代,清嘉慶/道光年間經阮元《南北書派論》理論化,包世臣等人進一步推動形成流派();
  3. 代表書家:鄭燮、鄧石如等通過實踐将碑刻刀意轉化為筆墨語言()。

補充說明

碑學概念存在三種擴展解釋:專指北碑、北碑兼含篆隸、北碑結合唐碑()。其興起不僅改變了書法審美體系,還促進了文獻學與文字學研究領域的交叉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碑學

碑學是指研究和鑒賞碑刻的學問。它主要包括對碑刻的考古、史學和藝術等多個方面的研究。

部首和筆畫

《說文解字》中将碑刻的字分為石和骨兩類,石是指石碑,骨是指骨碑。碑刻的部首通常是石、日或彳。根據字的形狀,碑學将其分為兩類:橫碑字和豎碑字。

來源

碑學起源于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從周代開始,石碑記載文字的使用逐漸普遍起來,成為研究古代文化和曆史的重要來源。隨着時間的推移,碑刻逐漸演變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繁體

碑學在繁體字中寫作「碑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碑刻的字通常比較簡潔、工整。因為刻石比較困難,所以人們通常選擇簡潔的字形,以減少刻石的難度。

例句

他在碑學領域做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組詞

碑石、碑文、碑記、碑帖、碑刻

近義詞

碑藝、碑學術、碑文學

反義詞

簡學、簡化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