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問,慰問。指派遣的慰問使者。《新唐書·裴度傳》:“ 王承宗 、 李師道 謀緩 蔡 兵,乃伏盜京師, 刺 用事大臣,已害宰相 元衡 ,又擊 度 ,刃三進……﹝ 度 ﹞自行營歸,知賊曲折,帝益信杖。及病創一再旬,分衛兵護第,存候踵路。”
“存候”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感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為問候、探望,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生活狀況或身體健康的關切。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存”在此處取“省視、慰問”之意,“候”則指“問候、問安”,二字組合後形成禮節性探望行為。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辭源》指出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書信與禮儀文獻,例如“遣使存候”指派遣使者進行正式慰問,多用于上位者對下位者的關懷場景。現代漢語中雖較少使用,但在仿古文體或特定方言區仍保留此用法,如“存候尊親”表示對長輩的定期探訪問安。
該詞的語義特征包含兩層:一是行為上的主動探望,如《紅樓夢》中“賈政存候賈母”描述晚輩定期請安;二是情感層面的牽挂,如“存候故友”暗含對友人近況的挂念。其近義詞“存問”“存恤”在《古代漢語詞典》中均有相似情感指向,但“存候”更強調儀式性探望行為。
“存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問候與慰問
指通過語言或行動表達關切,常見于正式或書面場景。例如:在書信中使用“存候”表達感謝對方的關心。
派遣慰問使者
在曆史文獻中,多指官方派遣人員進行慰問。如《新唐書·裴度傳》記載,裴度遇刺後,皇帝分派衛兵保護其住所,并“存候踵路”。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保持警惕”的引申義,但實際使用中以“問候、慰問”為主流含義。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新唐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謗訾表現播谷博邪步遊長短句陳蕃榻舂谷大盜打雷丹士燈毬洞心駭耳斷章取義發醋墳地風向標分香賣履府主根由沆沆寒暖話劇黃口小兒荒子笳管嘉迹江渚交唾進索計惜計行言聽礨空烈考瞞人漢彌迤拈敠披裘破氣清天白日酋種揉摩散沙山阡懾愕食陳市恩十號壽筵疏剌剌書院宿勤挑毛揀刺土方推溯橐馳僞命銜告鮮光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