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 名士 郭太 字 林宗 。品學為時所重。“嘗於 陳 梁 閒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 林宗巾 ’。”見《後漢書·郭太傳》。後亦稱“ 郭泰巾 ”、“ 郭巾 ”。 唐 黃滔 《盧員外浔啟》:“伏以員外斷籯積學,計鬥負才……是故門駢 鄭 市,俗墊 郭 巾,争俟栽培,互希丹飾。” 清 唐孫華 《題晉陽遺像》詩:“先朝剩有 魏公 笏,老輩仍看 郭泰 巾。”
“郭巾”是源自東漢名士郭太(字林宗)的典故,指一種受士人效仿的頭巾樣式,具有曆史和文化意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郭巾”不僅是古代服飾的樣式,更承載了東漢士人文化中對才德兼備者的敬仰,成為曆史與文學中的經典意象。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郭太傳》及相關古籍。
郭巾是指一種古代漢族男性的頭巾,也稱作頭巾、“巾帼”等,是中國古代男子的常見服飾之一。郭巾在古代中國有着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一種帽子,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郭巾的拼音為guō jīn。
它的部首是巾(jīn)。
郭巾共有7個筆畫。
“郭”字的原義為瓦器的外罩,後來引申為建築物的圍牆。古代将房屋外圍用巨大的磚木牆壁圍起,就像是佩戴在頭上的巾帼,因此稱為“郭巾”。
郭巾的繁體字為「郭巾」。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郭字字形的巾部分較為獨特,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除此之外,整體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1.他頭戴郭巾,神情莊重。
2.在古代,郭巾是士人的标志。
1.郭子:表示一種帽子的名字,與郭巾類似。
2.巾帼:指女子的頭巾,也泛指女子。
3.巾帼英雄:勇敢堅強的女性。
近義詞有:帽子、頭巾、冠冕等。
反義詞為光頭,即沒有頭巾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