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独醒的意思、独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独醒的解释

独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辞·渔父》:“ 屈原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独醒时所嫉,羣小谤能深。” 宋 曾巩 《西亭》诗:“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明 刘基 《述志赋》:“ 楚 屈原 之独醒兮,众皆以之为咎。” 清 孙枝蔚 《端阳前一日》诗:“焉知千秋事,且免独醒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独醒”是一个富有文学意蕴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 基本释义:

    • 独自清醒。 指在众人皆醉(糊涂、沉迷、随波逐流)的环境中,独自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它强调个体在群体性迷失或错误中保持理性和警觉的状态。
  2. 出处与典故:

    •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渔父》。原文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汉语大词典》)
    • 在这段话中,屈原以“独醒”自况,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高洁品行的态度,即使因此遭受放逐也在所不惜。这个典故赋予了“独醒”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3. 引申义与象征意义:

    • 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 “独醒”象征着一种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的精神品质。它代表着在普遍愚昧、麻木或狂热的环境中,能够保持冷静观察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 坚守真理与节操: 常用来形容在污浊或黑暗的环境中,坚持正义、真理和道德操守的人。这种清醒往往意味着孤独,甚至要付出代价(如屈原的遭遇)。
    • 先知先觉或不被理解: 有时也指那些具有远见卓识、能预见问题或危险的人,因其见解超前或与众不同而不被当时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处于一种“独醒”的孤独状态。

“独醒”一词源于屈原《渔父》,本义指“独自清醒”,引申为在众人糊涂或沉迷时能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坚守真理与节操,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状态。它蕴含着深刻的孤独感、批判意识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意象。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独醒”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的成语,具有以下多层含义和用法:

  1. 基本释义
    指独自保持清醒,比喻在众人混沌或沉迷时仍坚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状态。其核心强调“独立判断”与“不趋同流俗”的特质。

  2.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此句为屈原被流放时自表心迹之言,以“醉”暗喻世人昏聩,以“醒”彰显自身高洁。

  3. 引申意义

    • 品德象征:代指坚守原则、不妥协于世俗的高尚品格(如杜甫诗“独醒时所嫉”体现的孤傲)。
    • 批判隐喻:隐含着对群体盲目行为的反思,如曾巩诗句“逢人恶独醒”暗讽随波逐流者。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以下情境:

    • 个人在群体中保持理性判断(如职场决策、社会现象分析);
    • 文学创作中表达孤高情怀或对现实的批判(如诗词、散文中引用典故)。
  5. 经典例句
    现代语境中可灵活运用,例如:

    “在浮躁的网络环境中,他如独醒者般坚持深度思考。”
    (参考《楚辞》意象及的造句延伸)

该词承载了中国文化中对独立思考与道德操守的推崇,兼具文学美感与哲学深度。若需更全面的古籍引用或近义词拓展,可参考《楚辞》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梨白鼍拔山扛鼎飙疾闭心吃碰春瓮葱海翠滑蹙怒黛緑大门头儿诞矜大统历叮当地质时代冻裂端的发热风痴棼橹给对故处黑煞迦兰陀蹇碍贱生简质纪纲掾矜迈就书郡号开画卡殻抗论空心大老官辽东凌波微步露两手马角岐山操肉攫若干若为舍命不舍财师传私贮孙壻韬霞填隘恬穆提提通圮退恕文珰香辇详洽缿厅小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