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惡餘殃的意思、積惡餘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惡餘殃的解釋

[accumulate evil and later one suffered] 指多行不善,子孫必有惡報

積善餘慶,積惡餘殃。——南朝宋· 釋法明《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積惡餘殃”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強調惡行的累積最終會招緻災禍。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析該詞:

一、基本釋義 字面含義指長期積累惡行會留下災禍()。深層含義強調因果報應的必然性,即個人或家族作惡多端,不僅自身會遭報應,還可能殃及後代()。

二、文化溯源

  1.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易經·坤卦》"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後由南朝劉宋時期釋法明在《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中明确使用"積惡餘殃"表述()。
  2. 思想融合
    既體現儒家"善惡有報"的倫理觀,又融合佛教因果輪回思想,如釋法明作為佛教學者的引用()。

三、應用範疇

  1. 勸誡功能
    作為警示性成語,常用于勸人止惡揚善,如"與其積惡餘殃,不如未雨綢缪"()。
  2. 文學表達
    在古典文獻中多與"積善餘慶"對仗使用,形成善惡對比的修辭效果()。

四、語義關聯

五、現代啟示
該成語在現代語境中仍具現實意義,提示個體需注重行為的長遠影響,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中的"代際公平"思想不謀而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積惡餘殃的意思

《積惡餘殃》原指積累了惡業的人将來必然遭受惡果。現在常用來形容長期做壞事的人最終會受到報應,不可逃避的災禍或惡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積惡餘殃》的拆分部首是禾、惡,拆分筆畫是11畫。

來源

《積惡餘殃》出自古代的佛典《法華經》,其中有一節是講述了因果報應的原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在民間廣泛使用,用來形容人們所做之惡最終會有相應的後果。

繁體

《積惡餘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積惡餘殃》字寫法有所變化,其中“積”字在古代寫作“積”,“惡”字寫作“惡”,“餘”字寫作“餘”,“殃”字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例句

他常常欺騙别人,現在終于遭到了《積惡餘殃》。

組詞

積累、惡行、餘波、殃及

近義詞

善有善報、罪有應得、因果報應

反義詞

積善成福、善有善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