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考的意思、同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考的解釋

指同考官。 明 清 鄉試、會試中協同主考、總裁閱卷的官員。因分房閱卷,故又稱房官。 清 制,鄉試自 乾隆 後從本省科甲出身的州縣官中選任,會試由各部選送科甲出身、資望素著者,由皇帝簡派, 乾 嘉 以後,例用翰林院編修、檢讨及進士出身之實缺京曹官。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夢兆》:“庚戌會試,公與 汪伯諧 學士為主考,餘為同考。”《鏡花緣》第六三回:“過了幾日,禮部尚書 卞濱 、侍郎 孟謨 與同考各官 蔣進 等,把各卷等第俱已看定,選了放榜吉期。”參閱《清文獻通考·選舉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同考”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指明清科舉制度中的特定官職,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同考”即同考官,是明清時期鄉試、會試中協助主考官或總裁官評閱試卷的官員。因閱卷時需分房進行,故又稱“房官”。

  2. 職責與分工 其核心職責是協助主考完成閱卷工作。明清科舉采用“分房閱卷制”,每名同考官負責不同考房(分組)的試卷初評,最終由主考官綜合評定成績。

  3. 選拔标準

    • 鄉試:乾隆後多從本省科舉出身的州縣官員中選拔
    • 會試:由各部推舉資曆深厚的科舉出身者,經皇帝欽點任命;乾嘉時期後,通常由翰林院編修、檢讨等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
  4. 曆史文獻佐證 明人王鏊在《震澤長語·夢兆》中記載:“庚戌會試,公與汪伯諧學士為主考,餘為同考”,印證了其作為輔助主考的職能。

注:現代語境中偶見“同考”指代“同時參加考試”,但此用法缺乏權威出處。若需考證現代含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考

同考(tóng kǎo)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考試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為“口”和“考”,其中“口”是筆畫數為3,表示“口”的字,而“考”是筆畫數為4,表示“考”的字。

來源

同考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在古代,科舉制度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制度,有時會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考試,因此演變成了同考這個詞。

繁體

在繁體中,同考的寫法仍然保持為「同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同考在古代的寫法為「同考」。

例句

1. 昨天我們全班同考語文,考得還不錯。

2. 這次高考是全省同考,考生人數創下新紀錄。

3. 我們在同考的時候遇到了一道很難的數學題。

組詞

同年、同學、同志、同行等。

近義詞

共考、聯考。

反義詞

分考、單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