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工具。《管子·形勢解》:“ 奚仲 之為車器也,方圓曲直皆中規矩鉤繩,故機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堅固。”《文選·左思<魏都賦>》:“工徒拟議而騁巧,闡鉤繩之筌緒。” 呂延濟 注:“鉤,曲尺也,繩所以直木者。”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理鉤繩於日用,憑藻繢於天成。”
鈎繩(gōu shé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鈎繩指帶有鈎子的繩索,是古代用于測量、懸挂或牽引的工具組合。
構字解析:
古代工匠以鈎繩測量直線與曲線,象征規範與标準。如《莊子·馬蹄》載:“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鈎,直者應繩”, 體現其作為技術準則的隱喻。
鈎繩為傳統漁具,《詩經·小雅·采綠》“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釣,言綸之繩”中的“綸”即指釣繩(《毛詩正義》卷十五)。
見于《周禮·考工記》:“圓者中規,方者中矩,立者中懸”,鈎繩與規、矩并列為營造基準(中華書局《周禮注疏》頁1023)。
“鈎,曲鈎也”“繩,索也”,強調其形态與功能(許慎著,中華書局版頁312、頁652)。
明代宋應星記載鈎繩用于船舶牽引:“錨爪遇木鈎住,急纜繩系之”(《舟車·錨篇》)。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文獻來源以符合學術規範)
“鈎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木工用來校正材料曲直的工具,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鈎繩由鈎(曲尺)和繩(墨線)組成,是傳統木工的重要工具:
多部古籍記載了其用途:
在文學中常被引申為标準或法則的象征,如成語“規矩鈎繩”比喻應遵守的規範。
部分資料提到鈎繩曾作為忍者攀爬工具(前端帶鐵鈎的繩索),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屬民間或特定文化場景的衍生含義。
提示:若需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語用法,可參考《管子》《文選》等文獻。
安歇冰棒筆柱參伍錯縱常古暢目貙武盜弄達情登栖抵充方潰防拏飛練賦祿覆谳幹花給發公宇官槽廣衍鹳啄茠刺話仙火酒棘正蠟剪懶設設兩雁隨車料道滿身美盛冥漠之都密契目把昵昵袍铠皮綷疲費黔驢技窮七步齊頭并進權閉山池生榮死哀椉驵使壞守精雙彎蜀都海棠鬀發土桴偉績豐功畏謹唯然文無害五範相渾遐搜霞姿月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