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轼的意思、馮轼的詳細解釋
馮轼的解釋
亦作“ 馮式 ”。謂憑倚車前橫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君馮軾而觀之。”《史記·孟嘗君列傳》:“天下之遊士馮軾結靷西入 秦 者,無不欲彊 秦 而弱 齊 。”《漢書·郦食其傳》:“ 韓信 聞 食其 馮軾下 齊 七十餘城,乃夜度兵 平原 襲 齊 。” 顔師古 注:“馮讀曰憑。憑,據也。軾,車前橫闆隆起者也。雲憑軾者,言但安坐乘車而遊説,不用兵衆。”《漢書·王吉傳》:“大王不好書術而樂逸遊,馮式樽銜,馳騁不止。”
詞語分解
- 馮的解釋 馮 (馮) é 姓。 馮 (馮) í 古同“憑”,憑借,依靠。 馬行速。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轼的解釋 轼 (軾) ì 古代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憑轼。 憑轼緻敬:“魏文侯過其闾而轼之”。 筆畫數:; 部首:車;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馮轼”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面含義(讀音:píng shì)
-
基本解釋
指“憑倚車前橫木”,即身體靠坐在古代馬車前端的橫木(“轼”)上。這一動作常見于古籍中,多用于描述人物在車上的姿态,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君馮轼而觀之。”
-
曆史用例
- 《史記》提到遊士“馮轼結靷西入秦”,形容他們乘車遠行;
- 《漢書》記載韓信聽聞郦食其“馮轼下齊七十餘城”,指其僅憑遊說而非武力達成目标。
二、成語含義(讀音:fēng shì)
-
引申比喻
由“馮轼”衍生為成語,形容才能或學問出衆,能給人以啟發。
- “馮”指馮矩(古代文學家、教育家),象征學識;
- “轼”為車轅橫木,象征支撐與傳遞力量,暗喻智慧傳承。
-
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獎他人在專業領域的卓越貢獻,例如:“這位教授學識淵博,堪稱馮轼。”
三、讀音與用法的關聯性
- “馮”的多音性:
作姓氏或“憑靠”義時讀píng(如“暴虎馮河”);作為成語時讀fēng,強調人物特質。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左傳》《史記》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馮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馮轼是一個人名,馮是姓氏,轼是名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馮字的拆分部首為冫和馬,共有4個筆畫;
轼字的拆分部首為車和攵,共有9個筆畫。
來源:
馮轼是一個具有傳統意義的人名,沒有特定的來源。
繁體:
繁體字中的馮和轼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馮字的古時候寫法較為複雜,有冫字頭、鳳字中、凰字腳的構造;
轼字的古時候寫法也較為複雜,有車字頭、參字中、攵字腳的構造。
例句:
馮轼先生是一位優秀的作家。
他的馮寫得非常漂亮。
組詞:
馮家,轼車,馮轼作品,轼軸。
近義詞:
轼軸,轅輪。
反義詞:
輪輿、輪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