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急躁浮淺。 宋 蘇轍 《司馬溫公挽詞》之四:“少年真狷淺,射策本粗疎。欲廣忠言地,先收衆棄餘。”
(2).氣量狹窄。 宋 蘇轍 《曆代論四·王導》:“ 元帝 之世…… 劉隗 、 刁協 剛介狷淺,見信於帝,專以法繩公卿。”
“狷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急躁浮淺
指性格急躁且見解淺薄。宋代蘇轍在《司馬溫公挽詞》中寫道:“少年真狷淺,射策本粗疎”,此處以“狷淺”形容人年少時缺乏沉穩與深刻見解的狀态。
氣量狹窄
形容人心胸狹隘、度量小。蘇轍在《曆代論四·王導》中提到:“劉隗、刁協剛介狷淺”,此處指兩人性格剛直但氣量不足,難以包容他人。
使用背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述中,帶有一定貶義色彩,常通過具體語境凸顯人物性格缺陷。例如,古籍中常用其批評人的性情急躁或格局狹隘,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傾向。
狷淺(juàn q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狷和淺兩個字組成。狷是大象的四肢向外伸展的樣子,象征着勃勃生機;淺表示淺次、淺薄的意思。綜合起來,狷淺的意思是形容人志向高遠、生活簡單的樣子。
狷的部首是犬,拼音是juan4,總筆畫為9畫;淺的部首是水,拼音是qian3,總筆畫為9畫。
狷淺這個詞來源于《詩經·召南·桑中》篇。召南是《詩經》中的一篇,描述了楊柳、高岸等美好的自然景觀以及林鳥、麋鹿等動物。其中有一句詩“去矣狷矣,入彼深矣”,意思是狷遠,入那個深處,描繪了詩人心靈的甯靜和獨立。後來,人們将“狷矣”轉變為“狷淺”,形容人純淡而有理想。
在繁體字中,狷淺的寫法為狷淺。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狷的寫法為犬冃冖,淺的寫法為淺間水。
例句:他年輕時對理想狷淺,卻熱血激情。
組詞:狷淺生活、志向狷淺
近義詞:淡泊、甯靜、高潔
反義詞:放蕩、紛繁、浮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