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乖錯的意思、乖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乖錯的解釋

(1).謬誤。 漢 王充 《論衡·薄葬》:“術用乖錯,首尾相違,故以為非。” 唐 柳宗元 《辯列子》:“ 劉向 古稱博極羣書,然其録《列子》,獨曰 鄭穆公 時人……何乖錯至如是?”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劉向叙列子》:“餘以中壘博極群書,不應乖錯至是。”

(2).混亂;錯亂。《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夫威柄不專,則其事乖錯,如昔 張耳 陳餘 ,非不敦睦,至於秉勢,自還相賊,乃事理使然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谷水》:“ 平王 東遷,文字乖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嗤鄙·衍聖公》:“但其舉動乖錯,似得心疾。有持物欲售者,過其門必強納之,索價即痛毆。”

(3).違背。《晉書·樂志上》:“光祿大夫 荀勖 以 杜夔 所制律呂,校太樂、總章、鼓吹八音,與律呂乖錯。” 宋 王安石 《沖卿席上得作字》詩:“君恩忽推徙,所望頗乖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乖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āi cuò,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行為或事物偏離正常、正确的軌道,出現錯誤或差錯。該詞由“乖”(偏離、不正常)和“錯”(錯誤)組合而成,強調與預期标準不符的偏差或謬誤。


二、詳細解釋

  1. 謬誤
    指邏輯或事實上的錯誤。例如:

    • 漢王充《論衡·薄葬》提到“術用乖錯,首尾相違”,批評方法上的謬誤。
    • 唐代柳宗元在《辯列子》中質疑劉向對《列子》的記載存在“乖錯”。
  2. 混亂、錯亂
    描述事物或狀态的雜亂無序。例如:

    • 《三國志·吳志》記載“威柄不專,則其事乖錯”,指權力分散導緻混亂。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文字乖錯”,說明文字記載的錯亂。
  3. 違背
    表示與規則、情理相悖。例如:

    • 《晉書·樂志》批評音律“與律呂乖錯”,即違背音律标準。
    • 王安石詩中“所望頗乖錯”暗含現實與期望的背離。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學術讨論或文學批評中仍具表現力。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論衡》《三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乖錯》這個詞的意思

《乖錯》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行為舉止乖僻、離奇怪異;言語舉動不正常。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反常、與常理不符。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乖錯》的拆分部首是“丿”和“人”,可以根據這兩個部首的讀音和筆畫進行排序和查找。它的筆畫數為4畫。

來源和繁體

《乖錯》這個詞源于《紅樓夢》的評點。“乖”,本義是言行不正常,後來被引申為行為離奇、怪異。《紅樓夢》在第五十一回中寫道:“獨官兒搖了搖,白日乖覺。”意思是賈瑞過了幾天沒有精神,閃瞎了腦筋。

《乖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乖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記載,古代的“乖錯”寫作“旣”。該字是由“旣”和“巳”組成,而“”是上古文字的一種變形。

例句

1. 這個小孩子言行舉止乖錯,令人難以捉摸。

2. 她平時很溫和,但有時會突然變得乖錯起來,讓人不知所措。

組詞

乖頭、乖巧、乖張、錯亂、錯覺、錯落、錯失、錯綜

近義詞

奇異、怪異、古怪、異常、反常

反義詞

正常、平常、規矩、合理、常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