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梨。亦指梨的品種之一。《北堂書鈔》卷一四二引 三國 魏 傅巽 《七誨》:“ 桓陽 黃梨, 巠山 朱橘。”
(2).即鳳梨。也稱波羅。 清 褚華 《閩雜記·黃梨》:“黃梨出 泉 、 漳 、 臺灣 等處,形如芋頭,大或及鬥,其皮如松顆,周圍有鱗,食之必去鱗,雲有毒也,鱗内有根如針,着肉甚堅,須以快刀周剜方出,味極鮮爽,勝于洋桃,芭蕉果之類。 來子庚 觀察言:他果多食皆損人,憔黃梨不然……《臺彎志》又雲:‘波羅蜜,天波羅也;黃梨,地波羅也。波羅蜜大於黃梨,形色相似,惟皮光無鱗耳。’”
“黃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且具有豐富的形态特征和營養價值:
梨的品種
黃梨通常指梨屬(薔薇科)的一種水果,又名“黃金梨”。其果實呈圓形或卵形,單果重約150-250克,果皮薄且色澤金黃,果肉潔白細膩,口感脆甜多汁。
古籍《北堂書鈔》曾記載“桓陽黃梨”,表明其栽培曆史悠久。
鳳梨的别稱
在部分方言或地區(如福建、台灣),“黃梨”也指鳳梨(菠蘿),屬熱帶水果,果實表面有鱗狀突起,需削皮食用。
形态特征
營養與藥用價值
黃梨(黃金梨)在我國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廣泛種植;鳳梨則主要産于福建、台灣等熱帶地區。兩種水果的稱呼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黃梨是指一種水果,也被稱為鳳梨或菠蘿。它外觀呈現黃色,形狀稍微像梨子但更加圓形,果實帶有酸甜的味道,常被用于料理烹饪和制作飲料。
黃梨的拆分部首為⺡(木字旁),總計有10個筆畫。
黃梨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葡萄牙語“ananas”,隨後經過荷蘭語、西班牙語等語言傳入中國,最後演變成現在的“黃梨”一詞。在繁體字中,黃梨可以寫作“黃梨”。
在古代,黃梨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可能的寫法包括“杜梨”、“黃杜梨”、“梨杜”等。
1. 今天的水果攤上有新鮮的黃梨賣。
2. 我最喜歡的水果就是黃梨,吃起來酸酸甜甜的。
和黃梨有關的組詞有:
1. 黃梨飯
2. 黃梨汁
3. 黃梨酥
黃梨的近義詞包括鳳梨、菠蘿。
黃梨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