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身長貌。《詩·衛風·碩人》“碩人其頎” 漢 鄭玄 箋:“言 莊姜 儀表長麗俊好,頎頎然。”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發宋陵寝》:“義士爾後獲三丈夫子,鼎立頎頎。” 陳三立 《題歐陽潤生觀察丈畫像》詩:“頎頎兀立七尺強,豐頤廣顙雙瞳方。”
(2).崇高貌。 唐 陸龜蒙 《野廟碑》:“祿位頎頎,酒牲甚微。” 宋 王令 《答黃薮富道》詩:“ 黃君 道德者,術業何頎頎。”
“颀颀”是形容詞“颀”的疊用形式,主要用于形容人或物的修長、高大之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颀颀”多用于古文,形容人或物高而修長的優美形态,兼具本義與引申義,常見于《詩經》等典籍中對人物儀态的贊美。
《颀颀》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指的是身材高大而瘦弱。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頭部為“彄”,下部為“亻”。
該詞最初來源于《詩經·大雅·韓奕》中的一句詩:“颀颀鹿斯,骛者公田。”意為瘦高的鹿在奔跑,而那些鹿皮将成為公田的收入,形容公田的豐饒富裕。
拆分《颀颀》的部首如下:
《颀颀》總共有5個筆畫。
在繁體字中,《颀颀》的寫法為「頎頎」。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颀颀》在基本結構上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在字形書寫上略有差異。
1. 他的身材高大而颀颀,走起路來特别引人注目。
2. 她雖然颀颀的身姿,但卻非常靈活和運動。
1. 颀長:形容身材高而細長。
2. 颀長玉立:形容身材高挑、優美。
3. 颀長高矮:形容身材的高度。
1. 高瘦:形容身材高而瘦弱。
2. 苗條:形容身材高而線條優美。
1. 矮胖:形容身材矮而胖。
2. 矮壯:形容身材矮而結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