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訪拿的意思、訪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訪拿的解釋

亦作“ 訪拏 ”。搜捕。 明 海瑞 《興革條例·刑屬》:“然人人心惡之,在背後稱惡人則指之,甚則遭訪拏陷刑辟不得其死。”《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除責令地方,一面收貯,一面訪拿外, 李知縣 齋戒了到城隍廟,虔誠祈禱。”《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潘三哥 所做的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訪拿他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訪拿是古漢語中的司法術語,指官府通過調查、追查以捉拿犯人的行為。該詞由“訪”與“拿”複合構成,其中“訪”強調查訪、探問的偵查過程,“拿”則指緝捕、捉拿的執行動作,常見于明清法律文書及公案文學。

詞義解析

  1. 行為性質:專指官方對犯罪嫌疑人的系統性追捕,如《醒世恒言》中“差人訪拿真兇”即體現官府主導的緝兇流程。
  2. 實施主體:特指古代官吏或捕快,如《水浒傳》描寫捕頭“奉令訪拿逃犯”,強調執行者的職務屬性。
  3. 近義詞辨析:與“緝捕”相比,“訪拿”更側重前期偵查環節;與“捉拿”相比,則突出官方文書的合法性依據(參考《漢語大詞典》司法術語條目)。

曆史用例 清代《刑案彙覽》記載:“州縣官接報後,須詳加訪拿,勿使兇徒漏網”,佐證該詞在司法程式中的規範性使用(據中華書局版《古代法律用語辭典》)。現代語言研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明清司法高頻複合動詞。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訪拿”是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訪拿”讀作fǎng ná,意為官方通過查訪、緝捕等手段捉拿犯罪嫌疑人或逃犯,常見于明清時期的公文或小說中。其核心含義與“搜捕”“緝拿”相近,強調通過調查手段實施抓捕。

2. 曆史用法與語境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4.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作品。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儒林外史》等明清小說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艾蕪阿助笆籬崩查鸊鹈膏蒼啞持牢創世主翠緌蹴瓶伎東風入律鬥打二十四治風幡俸恤構谮官力會規賤弱角亢進出鏡凈敬上愛下嫉俗醵斂俊人恺直龛座科枝口斂口重苦悶楛死連二趕三蓮花服苓耳理問攀延偏信則暗頗颣入見掃葉善自處置阇梨生兵生墓聖戰氏族志四門司文宿糗條刺鐵肩聽講投錢推敵晚夜溫玉獻熟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