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錦制的帷幕。《新唐書·李蔚傳》:“始, 懿宗 成 安國祠 ,賜寳坐二,度高二丈……前被繡囊錦襜,珍麗精絶。”
(2).錦鞯。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九七:“紅龍錦襜黃金勒,不是元君不得騎。” 前蜀 毛文錫 《甘州遍》詞:“金鞍白馬,雕弓寳劍,紅纓錦襜出 長鞦 。”
“錦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指用錦緞制作的華美帷幕,常用于裝飾或遮擋。這一用法在《新唐書·李蔚傳》中有記載,描述安國祠中的裝飾“前被繡囊錦襜,珍麗精絶”。這裡的“錦襜”強調了材質的高貴與工藝的精美。
指裝飾華麗的馬鞍墊,常見于唐代詩詞中。例如: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與詩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或唐代詩詞集等古籍。
《錦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指的是一種華美、繡制精美的披肩或披風。它經常用于描述豪華、富麗堂皇的衣物。
《錦襜》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錦的部首是钅(金),襜的部首是衣(衤)。整個詞共有19個筆畫。
《錦襜》這個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中。在古代,貴族或富有的人們常常穿着錦襜來體現自己的地位和實力。
《錦襜》的繁體字為「錦襜」。
在古代,「錦襜」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有時候會将「襜」寫成「襯」,但這種寫法較為少見。
1. 他穿着一件華麗的錦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2. 這幅畫中的女子正佩戴着一塊由錦襜制成的披肩。
3. 她用五顔六色的絲線繡制了一條美麗的錦襜。
組詞:繡錦、繡襜、華麗、精美。
近義詞:華服、錦衣、華麗。
反義詞:樸素、簡陋。
【别人正在浏覽】